林奕華 × 陳建騏|少即是多的創作之道

小清新、小確幸,常被認為是臺灣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亦即格局變小,視野變窄?如何在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所自覺?本期聊聊天邀請在臺灣時間幾乎多達三分之一,經常跟臺灣年輕世代演員合作的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及長期合作的臺灣音樂「小」教父陳建騏,一起從創作的經驗中,談談何以「少即是多,小也是大」?並提出對臺灣新世代的觀察。

張曼娟│印象派落日

當纜車慢慢爬升,眼前景物變得立體起來,盆地周圍的山,漸漸矮下去,那一輪火紅的落日,就這樣閃耀起來了。它是活生生的,古老的存在,不斷焚燒著,把天空燙得鮮紅。如果靠近一點,或許還能聽見它的呼嘯,只是我們必須和它保持安全距離,於是只能臆測,那是宇宙開闢時,穿透鴻蒙的極尖銳的號叫?

馬世芳│不想忘記的聲音,雷光夏

雷光夏讓我們等了九年,才終於出了第五張個人專輯《不想忘記的聲音》。若把 2010 年她參與的電影原聲帶《她的改變》和 2003 年舊曲新唱的《2003 逝(精選輯)》也算進去,出道 20 年,寫歌不只 30 年,總共也就這七張唱片。作為雷光夏的歌迷,真的要有堅持下去的恆心和耐心,才熬得過這漫長的等待。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