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荷蘭設計行
專欄 履行者 還記得上回離開荷蘭時,是個陰天。我在機場休息室裡遙望阿姆斯特丹想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來,但願此去無恙。沒想到過了一年之後,竟又專程來到荷蘭,真是一個美好的意外。 兩個
專欄 履行者 還記得上回離開荷蘭時,是個陰天。我在機場休息室裡遙望阿姆斯特丹想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來,但願此去無恙。沒想到過了一年之後,竟又專程來到荷蘭,真是一個美好的意外。 兩個
一抹風景 街景與藝術裝置的相遇撰文=游姿穎 攝影=簡子鑫 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工作室日常 夢想、工作與喜愛事物合一的地方 撰文=駱亭伶 攝影=吳毅平 今年夏天在進行《一個人》特刊後製收尾時,我到平面設計師Peter張溥輝的工作室。通常編輯親自跑到外包設計的工作室
Cover story 055We can’t live without Taiwanese food 刈包店的設計異想五坪空間 點亮百年光明 ┃ 盛橋刈包 ┃ 史奈普 Snapple 臺
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昔日叛逆文青.走過後青春期.如今是個大叔 撰文・攝影=黃威融 30歲之前就是個文青,進入後青春期之後改變並不多,如今40好幾確認大叔無誤。曾是廣告人、寫作者和總編輯,近幾年和一群年
小日子一直期許自己能以報導來實現臺灣小人物的夢想。在這個時代還能擁有夢想,並有能力緊抓住它,是很幸福的事。此次合作讓我們了解: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有同伴支持是一件幸福的事。IKEA BUSINESS給了我們力量,而這份力量會持續傳遞給每一位勇敢的夢想實踐者。
口述=林淵源(林淵源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20年資歷,作品曾入圍住宅建築獎,代表作有新竹寶山鄉THOUSE等。 撰文=劉繼珩 攝影=林淵源 1989年4月29日,
就著日光刻圖章直到日頭落下 一個印章 夏米的橡皮圖章練習場 穿過蔬菜鋪子、雜貨鋪、五金水電行, 順著老公寓細窄的階梯而上,便是隱身於板橋老市街的夏米工作室,推開門,書本、雜貨、古董家具、工具,圖章半成
藤森照信蓋房子堅持和環境發生直接關係 一個建築觀點 藤森照信 × 野蠻主義 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也是一位建築觀察家。他的建築作品特色是沒有明確的新舊分界,即使剛完工,也宛如十幾年前就應該佇立於此了。
一般雜誌報紙會由人行道上書報攤販售,讀者可以很快地結帳走掉。放在書店裡的書類雜誌,多會被放在藝術書區或文學評論期刊附近,或是特別獨立一個櫃子陳列各期過刊。今年夏天到巴黎旅行,就是預計找一些台灣沒有進口的雜誌,順便觀察法文出版圈最近創刊的雜誌類型與主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