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團】空間展現個人意志 老屋、暗房、光影是生活的必備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黃俊團 團團影樓負責人,常拍攝樂團、時尚、人物與街頭。大學就讀實踐服裝設計,承接系所同學的攝影案,奠定以攝影為職業的開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黃俊團 團團影樓負責人,常拍攝樂團、時尚、人物與街頭。大學就讀實踐服裝設計,承接系所同學的攝影案,奠定以攝影為職業的開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Edie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畢業,曾為室內設計師,經營時裝品牌「Edie Ke」,空間和衣服同樣帶有復古優雅的60 年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Evan Lin 有家攝影工作室負責人。工作之餘的另一個身分是兼職奶爸,家庭生活同時也成為創作的一大原動力。 盛琳 家
用住飯店的規格款待在家的自己 一種享受 每天都像度假 學生時期總是大無畏,一股滾燙的青春熱血帶著自己把世界當成家。三天三夜的西伯利亞臥舖火車,不能洗澡卻也覺得新奇;二月的埃及日夜溫差甚大,在旅店用熱水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蔡珠兒 臺灣知名文學作家,南投埔里人,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曾任記者,旅居英國倫敦,199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王偉丞 室內設計師,最近是來往上海臺北的空中飛人。追求自由自在地過生活。生活態度也反映在作品風格:簡約且獨立。 &nb
Cover story Daily Life in Nippon 撰文.攝影=謝宗哲 在臺南出生長大,2007 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亞洲大學創意與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翻譯代表作《安藤忠
小清新、小確幸,常被認為是臺灣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亦即格局變小,視野變窄?如何在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所自覺?本期聊聊天邀請在臺灣時間幾乎多達三分之一,經常跟臺灣年輕世代演員合作的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及長期合作的臺灣音樂「小」教父陳建騏,一起從創作的經驗中,談談何以「少即是多,小也是大」?並提出對臺灣新世代的觀察。
撰文・攝影=張健芳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患有重度背包客症候群,嗜旅行,熱愛食物背後的人情趣味,立志當個「職業說書人」,帶著讀者在餐桌上環遊世界,著作有《1個旅人,16張餐桌》,新書《在異國餐桌上旅行》
當纜車慢慢爬升,眼前景物變得立體起來,盆地周圍的山,漸漸矮下去,那一輪火紅的落日,就這樣閃耀起來了。它是活生生的,古老的存在,不斷焚燒著,把天空燙得鮮紅。如果靠近一點,或許還能聽見它的呼嘯,只是我們必須和它保持安全距離,於是只能臆測,那是宇宙開闢時,穿透鴻蒙的極尖銳的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