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攜手大師隈研吾
推出《場域・啟發—隈研吾展》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展出六件文化機構建築作品,與十一件充滿實驗性的裝置模型、書籍 ©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將於7月24日(六)迎來五週年計畫第二檔展覽—2021奧夫塞計畫《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作為忠泰美術館跳脫既定展演場域框架的長期實驗項目,今年特別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一起走出美術館,踏入周邊社區「明日聚落」。隈研吾的創作之路,秉持著融合在地環境與文化的信念,運用了「孔洞」、「傾斜」、「粒子」、「時間」四個主題,連結靈感與場域之間的關係,從地方出發,並受到建築基地周遭場域啟發,持續打造出屬於當地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

本次展覽展出隈研吾近年精選作品,包含六件文化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或文學館等建築作品,與十一件充滿實驗性的裝置模型、書籍,以及隈研吾於創作時與場所「溝通對話」的靈感牆;此外,隈研吾特別為本展創作了一件全新戶外裝置「摺箱(Oribako)」,讓日本傳統文化與臺灣場域對話交流。展覽從7月24日起至9月12日止,提供線上預約,免費參觀,忠泰美術館期望能將國際建築大師的文化能量極大化釋放,邀請更多關注城市與環境發展的人們,共同探索場域、建築的無限可能。



展覽中的「靈光乍現」分區,展出隈研吾以手機在世界各地拍下的照片與自述影片 ©忠泰美術館

致臺灣展

來到臺灣,心中總是會湧現各種靈感。名為臺灣的場域成為了創作機緣,孕育出各種不同的形態和細節,
我深信,今後每當造訪這個深具魅力的地方,也一定能再催生出許多新發想。
我不是個擅長窩在房裡思考的人。離開房間四處走逛,更能刺激出我各種想法。
四處走逛,就等於在跟一個地方對話。
除了用眼睛去觀察,更要用雙腳,用耳、鼻、口等整個身體來感受一個地方的光、風、聲音、氣味,與這個場域互感交流。
我的建築便是誕生於這種與場所的溝通當中。
因此,我經手過的每一個建築,都會因其所在地的不同,呈現出迥然姿態。
我並不想將自己的創作風格強加在地點上,而是從每一個場域獲得靈感,自然而然打造出不同樣貌的建築。
這種方法與我上一輩建築師之間有著根本上的差異。舉辦本次展覽的初衷,便是希望讓大家更了解其中的差異。

隈研吾在給臺灣展的寄語中提到,他的建築,是透過自己全身心去感受一個地方的光、風、聲音、氣味,與這個場域互感交流所誕生的。這次展覽中的「靈光乍現」分區,展出隈研吾以手機在世界各地拍下的照片與自述影片,呈現隈研吾在面對不同場域所帶來的啟發能量時,他如何與場域溝通,並探索創作的腦內風暴。



現場展出十一件隈研吾進行材質、結構、技藝等建築雛型的實驗模型,提供完整的隈研吾式創作脈絡 ©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今年邁入五週年,本次攜手日本國際級建築大師隈研吾合作推出個展,便是希望能持續匯聚國內外不同地域、領域的思考觀點,提供給社會大眾更多元的未來想像,同時也期許能成為社會的新形態平台、觸媒與智庫,扮演探索城市未來發展領航員般的角色。




隈研吾 (Kengo Kuma)
出生於1954 年。東京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1990 年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曾任東京大學教授, 現為東京大學特別教授、名譽教授。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明日聚落(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65巷9號1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

主辦單位|忠泰美術館
策劃單位|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忠泰美術館
贊助單位|忠泰建設機構、義泰建設
協辦單位|明日聚落
活動協力|和苑三井花園飯店台北忠孝

忠泰美術館配合中央防疫規範,全面啟動線上預約制參觀,開放兩週內之線上預約服務,提供民眾舒適、安全的觀展環境。

►了解更多展覽資訊





文字整理 緒
圖片提供 忠泰美術館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