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Life Is A Design
口述=許博軒、陳吟雯
PHDC 藝術總監與創意總監,創業八年,是專攻品牌形象管理規劃的夫妻檔。TAKE FIVE、CHECK INN 雀客旅館,及兩歲的小女兒都是代表作品。

五年前,我們覺得應該把工作室和住家區隔開來,什麼地方就做什麼事,想找一個採光好的房子。我們走路掃街,足足花了一年半,終於在永康街附近找到約 20 坪大的老公寓三樓。
很幸運的,這幢公寓的前後都沒有其他建築,同時擁有前後採光,雖然坪數小了點,也沒那麼在意了。再加上前任屋主是雜誌總編輯,屋況整理得不錯,看到挑高天花板以及比一般低一點的窗台,讓我們想起了一起在紐約唸書、生活的日子。
我們很喜歡紐約 Loft 空間開放與自由的感覺,那種不受傳統侷限的 Free Style,一直到現在都是創作上很重要的精神養分;所以很自然的自己畫圖,訂做家具,把所有喜歡元素都放進來。譬如管線走明線,不用天花板遮起來;不喜歡制式的鐵窗和鋁門窗,就把窗台打出去,訂作了一個像火車車窗、往上推的窗戶;櫥櫃、書架、桌子都盡量選用未經處理的材料,不貼皮、不上漆的回收木板,或是故意鏽掉的鐵件。
我們沒有做隔間,依照功能區分為工作區、會客區以及後方的廚房和員工休憩區。由於工作室常會有客戶來洽談,所以很花了一些心思來設計它,像是會客區的椅子是二手家具店找到的美國老公車亭座位。同時以背後透光的半透明落地玻璃取代一般牆面,還有類似逃生梯的鐵架設計,都使視覺產生延伸效果,讓空間不那麼侷促。
朋友都說我們的工作室很像電影場景,很有旅行的味道,我想是因為我們都熱愛旅行,也喜歡老東西,像我會蒐集復古玩具,喜歡烹飪的太太則偏愛琺瑯餐具、鍋子等,不僅常上 eBay 尋寶,連旅行時也不辭辛勞的扛回許多傢俬。
通常早上我們會安排一些會議,中午才進工作 室。如果當天工作並不多,我太太會到廚房準備 飯糰、三明治等輕食,做菜對她來說是一種放 鬆的方式。下午就各自埋頭於工作,我會放音 樂,她會戴上耳機聽外國的廣播,像是 Cooking Show 之類的節目。看電腦累了,就從書滿到天 花板的大書櫃中,抽出一本書隨意翻翻。有時 也會坐在沙發上放空,打開我最喜歡的設計師David Carson(註)的老雜誌,感受其不受傳統 設計束縛,自由前衛的創意心靈。
我們覺得擁有專屬的工作室之後,對專業形象的 提升很有幫助,以前工作室和住家混在一起,當 有客戶來訪時總是沒那麼自信,當盡情把喜好與 想法灌注於工作空間後,不但為自己打造了一個 夢想基地,更有業主因為喜歡工作室的風格,進 而請我們協助空間規劃建議以及選購家具,都是 意想不到的收穫。
註:美國後現代主義設計師,也是愛好自然的衝浪手,曾於 1992- 1995 年擔任 Ray Gun 雜誌藝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