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個世代的榮景、衰敗到新生
重新定義 MIT 在地的驕傲

「回想當初最慘的時候,先生想要遣散員工,我們兩個自己做,但我認為如果要做,那就好好的做,要不然就收起來。」洽維總監李月娥輕拍丈夫臂膀,溫柔的眼神中夾雜著體諒與包容。身為臺灣四大毛巾外銷廠之一,她了解先生所背負的重擔,也決定攜手為品牌賦予新生命。
陳錦賜從爺爺手中接下日本外銷市場,起初還能見到毛巾業大好榮景。隨著臺灣勞工與環保意識抬頭,加上中國大陸崛起,急遽衰落的銷售訂單,讓夫妻倆不得不緊急開拓新客源。

在最壞的時刻 看見轉向的微光希望
憑著海外設廠的工作經驗和長期外銷練就的膽識及外語能力,夫妻倆飛到美國找尋合適產品,從日常廚房方巾到高級運動毛巾,例如:Tommy Hilfiger、Nike、Wilson 等品牌都是合作對象。
在競爭激烈的毛巾產業,若以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容易吃悶虧,於是陳錦賜想以「打群架」的概念進行異業合作,「當時客人訂購運動毛巾,我們就主動問品牌是否想要開發其他相關商品,協助廠商媒合之外,更主導設計開發。」《洽維》以前所未有的模式,在三十年前就第一個做到跨界整合。

新品牌帶領老廠牌走得更遠更寬廣
依附品牌而生的市場,差點被 2008 年的金融海嘯淹沒,於是他們想起 1990 年,曾幫法鼓山師父們製作打禪用無染毛巾,或許能成為照亮品牌的曙光。
陳錦賜說,一般毛巾都是經過加工染色才變得鮮亮繽紛,若要以自然織法做出顏色均勻、品質穩定的無染色毛巾,得用好的原料才做得出來。「越簡單的東西越不好做。」一路辛苦經營新品牌,2010 年受紡拓會邀請參加臺北紡織展,樸素淨美的形象在五顏六色中脫穎而出,受到歐洲客人青睞。

有了紡織展成功打下的信心,《無染》開始在各大通路鋪展開,除了基本的長銷商品外,也發揮巧思開發「草裙舞擦手巾」、「斗篷擦手巾」等商品,並於 2014 年獲得 MIT 微笑產品臺灣金選入選認證,也在 MIT 的扶持協助下,變得更加茁壯。
目前不僅與各大機關通路合作,《無染》也力圖挖掘全新媒材,「泥染」、「鏽染」都是進行中的獨家創意,「既然無法阻止抄襲,那我們就走在最前面,我不怕你抄,最好我們可以讓織品產業再次壯大。」無懼同業搶食市場的開闊胸襟,李錦賜想要重回爺爺那個「共好」年代的榮景。

除了守護爺爺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做對的事、好的事。《無染》是他們朝夢想前進的助力,「未來我們想要成立綠能工廠,讓更多人認識、體驗天然純棉,透過 MIT 認證及誠品通路等單位的推力,相信 Made in Taiwan 的好產品一定能成為被世界看見的美好。」

「MIT」是許多人心中品質保證的關鍵字,而「MIT 臺灣金選」,是經濟部工業局針對優質 MIT 微笑產品的最高認證。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臺灣軟實力的驕傲,「誠品生活文創平台 expo」將與「MIT 臺灣金選」攜手合作,召集 15 個「MIT 臺灣金選」品牌參展,更多國際關注品牌與嚴選金獎商品,都在「MIT 質感居家微笑生活」。
文、攝 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