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Live on the Wheels
重啓巷弄裡有溫度的街頭沙龍
沖煮咖啡實現我們的青春夢
|Congrats Cafe|
Bruce、Super・Congrats Café 共同主理人。熱愛日本職人精神,攤車是實踐理想的第一步,分別負責手沖咖啡與虹吸咖啡。Super 現為公司講座企劃和咖啡師,Bruce 為室內空間設計師。看起來個性迥異的兩人,是咖啡把他們湊在一塊兒。
「你有咖啡夢嗎?」
出了社會,很多人都在繁瑣工作與生活中失去了夢想。有一天,我問夥伴 Bruce 這個問題,才知道咖啡夢一直都在我們的心裡。沒有太多資金的我們,從一個七萬元的小咖啡攤車開始,實踐夢想。

我 35 歲,是兩個 Baby 的爸爸。Bruce 33 歲,有一個 Baby。我們倆現在都有正職工作,早上擺咖啡車,下午回公司上班。
大學時期的我很愛泡咖啡店,出社會後曾去澳洲打工度假,也很喜歡當地的咖啡文化,咖啡夢從此一直在我心裡。原本在旅遊業當業務,可是到了結婚、生小孩的人生階段,就在想:「如果再給我十年,我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剛好在三年前,我有了工作空檔,南下高雄拜師學咖啡,從挑豆、烘豆,使用義式咖啡機、手沖、虹吸的沖煮方式,我全都學。假期結束後,公司就請主管把我調到講座部門,這裡有咖啡吧檯。我不做業務了,平時辦講座,然後當公司的咖啡師。
夥伴 Bruce 也有過一段咖啡奇遇。大學時他曾和一個日本籍咖啡店老闆學虹吸咖啡,咖啡館就在他汐止住處的樓下。師父一邊打著電動紅白機,他一邊泡給師父喝,師父非常嚴格,煮得不好、味道不對師父就直接打他頭罵「笨蛋」,每天打工結束就練咖啡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家。後來才知道,這個日本老闆來頭不小,是日本咖啡界的知名人士,不輕易教別人沖咖啡,很多客人喝到 Bruce 的咖啡,會非常驚訝,強烈厚實的氣味,讓他們想起了以往喝過的咖啡。

我是行動派,想到什麼就會去做。一知道我和 Bruce 都熱愛咖啡,就開始去蒐集資料和統籌,大概過了兩個月,便趁著休假偷偷到臺南訂製攤車。和攤車改裝的老闆娘討論完就傳照片給 Bruce 看,跟他說兩個禮拜後攤車就會送來了。他很驚訝地說:「真的假的?」就這樣,我們的咖啡車開始出現在臺北街頭。

最初攤車擺在文昌街 47 號前,比較簡便,不像現在有位置可以坐。大概三個月前,我們固定放在「舒服生活」的店門口。老闆是導演錢人豪,因為我們營業時間都在早上,又會有很多客人來聊天泡咖啡,老闆覺得每天營業前能有這樣的氛圍蠻不錯的,就讓我們的攤車寄宿。
經營到現在快九個月了,門口的幾位伯伯都是常客。這些老客人是大安區的居民,有教授、畫家、醫生,大家來自各行各業,有時抽煙,有時聊天。

之前下大雨的時候,我跟 Bruce 很衝,都會出來賣咖啡,久而久之這些伯伯們下雨天都還是照樣報到,比我們還拼。現在都會特別和他們留電話,有時候雨真的太大我們不擺,除了臉書公告之外,還要特別打電話跟伯伯們通知。我和 Bruce 都覺得這個路邊攤就像是古代的街頭沙龍,大家都在不同的領域工作,我們在這裡交流,而喜歡咖啡是我們的共同點。
我們的咖啡各有特色,我的手沖強調乾淨清爽,Bruce 的虹吸咖啡主打強烈厚實無雜味。我們很愛交朋友也愛推廣咖啡。有些人印象裡的咖啡很苦,常來這邊聊天但不肯買咖啡。我都會說咖啡其實就是水果,會甜、會酸,苦味是烘焙過度才會產生的味道。有一次,剛好有個準備到市集擺攤的小姐經過,她不喜歡喝咖啡,我跟她說:「這一杯請妳,如果不好喝我再給妳錢。」她喝完沒多久又請我再幫她沖一杯。

對我們來說,咖啡好喝是基本。我們希望與人的互動自然舒服,我們賣的不是咖啡,是分享,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就算以後開店了,我們還是會把攤車留著,因為這裡就是我們的「起家厝」。這個攤車讓我們能夠分享自己想做的事,讓我們找回自己曾經的夢。
撰文 黃子紘、鄭雅文
攝影 簡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