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最洋味的宅區巷弄間 吃最常民的臺灣食物

這裡是臺北幾所外僑學校的所在地,附近擁有不少外國料理餐廳,常給人比較洋派的錯覺。天母在日治時期就建有神社和溫泉,戰後至今長年都是住宅區,附近有體育學院和文化大學,需要餵養的外食人口不少,尤其這裡的外國僑民很接地氣,喜歡吃臺灣常民食物,巷弄裡其實藏有許多小店,都是在地居民熱愛、百吃不膩的民生小吃。

馬世芳|你想和十萬張CD住在一起嗎?

環顧滿牆滿地一輩子聽不完讀不完的CD、唱片和書本,不禁心裡有愧。接下來的人生,實在不能不以「減法」思考了。要想的不再是「我還要擁有什麼」,而是「我應該留下什麼」:不在答案裡的,便都可以捨去。

匯聚對咖啡和繪本的熱情 成就織襪小鎮的迷人風景

時間、山河、大海都在南澳變慢。阿筑把她認為看漫畫最舒適的模檬都在溜溜實現,讓每個客人都能不被打擾,沈浸在漫書裡,還有貓咪們作伴。剛剛好的寧靜譏心靈暫歇,待著就不想離去。

盡情狂歡感受 威尼斯面具節的無限魅力

搬到義大利後,漸漸習慣了當地的生活節奏,每年從聖誕節、新年一路慶祝至威尼斯面具節,二月的街頭仍高掛著色彩斑斕的面具燈飾,整個城市在冬日裡洋溢著熱鬧溫暖的氣息,一同沈浸於虛實交錯的奇幻世界之中,盡情狂歡享樂。

今年開始 一日一句

年初我啟用一個沒什麼人關注的Instagram帳號,開始限制自己每日一句。而且剛好我不也厭倦那結構完美,立意清晰的敘事方式嘛,那就每天逼自己拍一張照片,寫一句話,不對,嚴格說是兩句,一句中文,一句英文。這樣做的原因不是為了拓展什麼海外人口,單純是我對不同語言的語感試探與實驗。

穿越時光歷練的老味道 就算舟車勞頓也在所不惜

1925年開業,以典型的南洋早餐和西式糕點著稱,真美珍無疑是東區的美食地標之一。不少國人,尤其是東區的居民都是吃著真美珍長大的,成了幾代人的暖心記憶。真美珍仍保留了大理石餐桌和木椅的舊咖啡店格局,包括一地的馬賽克彩磚,那是歲月提煉出的古早味。

療癒春日午後的甜點 新手也能駕馭的食譜救星

香蕉蛋糕Banana Bread不僅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成為家庭主婦搶救經濟的救星,也是2020年後在疫情中提供安慰、撫慰人心、在搜尋引擎上最受歡迎的療癒甜食。食譜備料時間短、作法更是簡單得讓人懷疑,給人極大的自信心、獲得烘焙所提供的療癒與滿足。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