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我的房間裡(一則廣播稿)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輕人能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回顧歷史,是很奢侈的事。當你終於擁有自己的房間,是不是會在牆上貼滿偶像的海報?我自己是貼過的:16 歲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就在牆上貼了一大張幾乎等身尺寸的披頭四海報,又影印了六、七○年代搖滾眾神的照片,在另一面牆壁做成拼貼。門關起來,戴上耳機,這小小的房間,就是我的宇宙中心了。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樣子 我的身分我來定義

會踏入社造,是因為 2015 年一群成大建築系的學生號召附近店家,不斷地找我們討論、開店家會議,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跟社區裡的長者有多一點互動,讓他們不要整天都悶在家裡。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一開始是協助,後來變成以我的店為據點,邀長輩們過來認識我的店、教做餅乾。

柏蒼│頂樓是革命的起點 在富麗的洞穴裡安放自我

畢業後為了能有個不打擾家人,又可以盡情做音樂的地方,我把家裡原本頂樓的鐵皮倉庫,整理成自己的音樂基地。說來有趣,我其實不太會布置房間,大多是隨意把需要的東西拼貼在一起,像是家裡以前曾做過一陣子古典家具生意,所以在樂器、沙發和工作桌的旁邊,還擺著一張古典鴉片床和明朝的桌子,和團員們做音樂累了,就會直接睡在鴉片床上。

市場旁的編輯事|消失 是為了留下更多

劇情裡當女主角問起在意的家人當初為什麼離去,原該是知曉所有的壁虎伯卻說:「我只是一隻壁虎,我怎麼會知道呢?」那些無解的無形的,或許反而能好好種在生命裡直到結束,而那些總要靠物件提醒才能放在心上的,也許該好好整理丟棄,才發覺需要安放的始終只有我自己,剩餘的,是為容下更多。

Peter 張溥輝|擁抱紙本魅力的設計工作室

「我最近幾天都只睡兩三個小時。」他說,語音剛落,卻又轉身忙著調整書架上的展示書,喃喃自語著:「黑色這本好像比較好看⋯⋯啊啊我喜歡這本的封面插畫!」彼得兩年前從之前的工作室搬到這裡,與其他四位設計師朋友共享空間,他特意選擇客廳位置作為工作區域,大大的工作桌緊鄰陽臺落地窗,即便陰雨天也能透進大片日光。

張耀升 × 盧律銘|比電影更瘋狂的真實人生 臺灣女性風景不只溫柔 還很硬頸

本期聊聊天邀請作曲家盧律銘與導演張耀升,除了談本部片用古典樂串連的音樂創作,也帶到臺灣女性風景,有時溫良恭儉讓,有時卻強悍得能扛起一座家的重量。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