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の我



創意現場  ✷  彭星凱





最近無意間翻到脫口秀主持人博恩的文章〈我沒有你想的那麼浪漫:關於喜劇演員這件事〉,大意是他接受採訪時,記者似乎有意引導出某個特定答案。普通媒體大致將人分成兩種,一是「白手起家、出身卑微的主角,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令人稱羨的結果。」二是「高學歷、前程似錦的主角,放棄一切追逐夢想。」而他所面對的寫手顯然想將他去脈絡地嵌在後者。

如博恩所說,我們所看到的他或可以類比對照的任何人,有許多是在隨波逐流的際遇裡用理智推導出使現況成型的最合理決定,在預設大眾期待成功人士宣揚正向故事的默契下,卻只展現理想的一面,所說所談不外乎忠實自我、堅持、讓興趣變得有意義,最重要是還得能活得比被大資產階級剝奪時更好,與表演並無二異。最糟(或也可能是最幸福)的結果是,表演者被表演浸噬,將巧合誤置成為必然。

中國物理老師李永樂一部影片裡曾介紹「倖存者偏差」。1941 年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德接受美國海軍要求,提出戰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降低被擊落的機率。指揮官認為應加強機翼的防護,沃德教授卻認為應加強機尾的防護。「本次統計的樣本,僅包含沒有因敵火射擊而墜毀並安全返航的戰機。機尾彈孔較少的原因並非真的不容易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並生還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註)

知道這是高中理組多少都會談到的成功學認知偏誤的基本概念時,對出身技職體系的我實在非常震驚,莫怪每個人對社會的想像可以斷裂得像並不生活在同一時空似的。換句話說,這些舞臺上的表演者,只是在無數禍難中偶然存活下來的餘民。比起說「做了這些你也能活得很好」,不如談點「避免這些蠢事,你比較有機會活下去」,我想這是博恩想表達的,可惜該文鋪陳太多沒怎麼能強調到。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