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政府還不如去囤蕎麥
戰鬥民族的末日哲學
一場防疫行動 俄羅斯

那天之後,城裡的人都不見了。
三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丁首次針對肺炎演說,宣布全國性自主隔離假期的開始。自治團體的遊戲規則各不相同:旅遊名勝冬奧舉辦地索契市長懇求確診人數最多的首都莫斯科居民高抬貴手,千萬不要這個時候造訪度假;車臣領袖選擇武系防疫,當地警察持警棍巡邏,要求全員在家待好待滿。
只有公園的那些老先生、老太太還在。
他們仍固執地漫步在街道上,沉浮於通勤人潮驟減的地鐵、公車或輕軌車廂中,游移在獲准營業的超市和藥局裡。作為最古老的一個世代,在物資缺乏的糧食配給中熬過青春期,在蘇聯解體下跨越中年危機,他們知道如何在逆境生存。為什麼要相信政府的隔離政策會奏效?經驗法則證明一切只能靠自己,去商店買走最後兩包蕎麥更實際。

蕎麥在俄國人眼中是末日的真實象徵。因為它便宜,且能在櫥櫃裡保存數年,即使超過了包裝上的建議日期。掃空貨架上的蕎麥不代表恐慌。那更像是集體反射,是在思考之前採取行動的一種遺傳記憶。不信你看,那些無法囤積的蔬果、奶蛋依舊新鮮地展示在超市冰櫃裡。
興許是春雪太寒冷,當義大利人在陽臺唱歌時,戰鬥民族在家中模仿名畫。規則很簡單:在不修圖的前提下,使用手邊材料進行創作,重建美術館裡的那些經典。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或大叔;沒有養狗可以改抱貓;披著被單當禮服;符合時事的面罩防護衣取代盔甲戰袍。還有唯物組,用樂高蓋一座城池,頹敗散亂後就是康丁斯基和構成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