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0 My Favorite Place in the City
黑暗裡始終亮著光
伴我走過成長的市場小攤
┃ 江宜蓉┃

江宜蓉 演員,人們稱呼她江江,笑起來有雙瞇瞇眼,愛吃飛機餅乾,喜歡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15 歲留學加拿大,大學主修經濟卻始終對戲劇懷抱熱情,在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中飾演李雅婷一角而受矚目。2019 年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我是臺北長大的小孩,從小都在安親班、學校和家之間移動,國中畢業就到加拿大念書了,和這座城市的連結並不強,時常覺得人有點浮浮的,對土地的黏著和歸屬感都不如他人強烈。對家鄉的記憶,幾乎都圍繞在童年時牽著家人逛的那些市場攤販裡,仔細想想如果它們都消失了,臺北對我來說也許沒那麼重要。
小時候住在松江市場附近,常跟著媽媽外出採買食材,我國小是手球隊的,曬得黑黑全身是肌肉,流完汗運動服都來不及換,家人就帶著我去吃肉羹麵和肝連補充營養,胃口不好的我總能配著泡菜吸光麵條,再到轉角麵包店買最愛的巧克力方塊千層和牛粒(註1),外頭滷味阿伯的豆乾、鴨舌、毛豆夾滿兩大袋,最後外帶冰涼豆花和紅豆湯,三個小孩兩手提著大包小包,心滿意足地回去了。正方形的松江市場就像一座堡壘,離大馬路僅幾步距離,卻留有這麼傳統樸實的地方。
註:俗稱「臺式馬卡龍」。


走廊旁有間老糖果店,窄小空間擺滿各式古早味,紅色鐵桶裝著足球巧克力、沙士糖、過年才有的花生糖和麻荖,嬌小的阿嬤坐在板凳上看著電視,微駝的身影被五顏六色的零食堆包圍,不時還拆開糖果開心地吃著。我從小就喜歡往這跑,身上零用錢不夠,她會一邊說沒關係,一邊大把抓著糖果塞進塑膠袋裡送給我。長大後我忍不住問:「阿嬤妳一直送,這樣怎麼賺錢?」她瞇著眼說:「我也愛吃糖果啊,就想分享給大家嘛。」


前陣子有段時間比較低潮,拍完戲接連休息了幾個月,面對突然的斷層我心底很茫然。有天晚上晃著來到市場,店家都關門了,黑漆漆的,隱約還看見雞肉攤的鐵籠、爬過腳邊的蟑螂,只有遠處糖果店還亮著光,我走了進去,就像童話故事裡的情節。
正好遇到來買零食的觀光客,一群人雞同鴨講,我趕緊幫忙翻譯介紹、拎著塑膠袋秤重,經過一陣慌亂瞎忙,心情不知不覺變得舒坦平靜。我個性敏感有時也鑽牛角尖,但看著阿嬤過得知足,目光總停留在他人身上,把別人的快樂擺在自己前面,溫暖慈祥的笑容 20 年來不曾改變,相較之下自取無謂煩惱的我真的很傻,後來學著不把煩惱看得太重,才了解事情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我對臺灣在地文化並不熟悉,在詮釋雅婷這個角色時,她出身廟宇散發的那股親切本土氣息,於我是模糊而缺乏,陌生到難以想像。直到我試著帶入兒時回憶──媽媽殺價、養樂多攤車、豆花阿姨寒暄問候、行天宮拜拜的種種畫面,才逐漸進入情緒。
我才明白這些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遺忘的小事,早已是生命的一部份。即便離開了幾年,它依舊在原地守著,像和老朋友聊起過 去,找回許多靈感和寄託。以前我不懂得珍惜,總以為人生的答案就得往外找,走遍世界旅行生活後,才發覺心裡惦記的始終是家。
有時最讓人深刻的往往並非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遠方一個寒冷的夜晚,忽然看見桌上擺了一顆沙士糖,我把它握在手裡,熟悉的味道和那幾張溫柔臉龐便浮現腦海,童年、青春、所有喜怒哀樂交疊拼湊成我現在的模樣。這附近孩子這麼多,也許老人家漸漸不認得我,可是我會好好記得他們,那樣就足夠了。●
文 許馨仁
攝 張界聰
┈┈┈┈┈┈┈┈┈┈┈┈┈┈┈┈┈┈┈┈┈┈┈
Cover story 090 My Favorite Place in the City
Part 1 我所鍾愛的一間店
Part 2 這些店家完整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