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30  Night Eating


深夜熟悉的街角
總有一縷光亮指引方向


|廟口紅茶|


無論時光流轉,數十年如一日的老店風貌與老實口味還在。
無論時光流轉,數十年如一日的老店風貌與老實口味還在。


口述 老闆娘 永遠站在櫃台後忙進忙出的老闆娘,四年前扛下經營廟口紅茶的重責,與兒子、家人一起打拼,為花蓮人準備宵夜與早點。




真正說起來,「廟口紅茶」大概開了 50 年。最初不是在這個街角,是在城隍廟對面。以前的老闆搭了個攤子就開始賣紅茶,後來才改到這個街角有桌有椅,賣起三明治、小西點。

當然誰也沒想過,一間小小不起眼的店,躲在花蓮舊城區溝仔尾的成功街上,竟然也可以開了快 50 年。以前的臺灣哪裡有什麼 24 小時的店,也沒有所謂的夜生活。廟口紅茶會這樣開始,是因為以前的老闆是木匠,夏季白天常常熱到無法工作,就利用晚上趕工。邊刨木頭邊賣紅茶,有時候忙到凌晨一兩點,他想著再過幾小時就要天亮,收店開店實在麻煩,於是就與家人商量讓廟口紅茶成為隨時都打亮著燈的店鋪。久了後整個城鎮的人也知道晚上肚子餓、夜裡找人碰面,要去廟口紅茶端張凳子,天南地北聊起來。





附近在過去時代是煙花女子與地痞流氓出沒的街區。所以最初會半夜出現的客人往往都是剛下牌桌、飢腸轆轆的賭徒, 不然就是大哥們擺陣喬事;客人來久了,也不只想吃甜甜的點心,所以我們開始增加項目,包括現在最有名的蛋餅、蘿蔔糕都是那個時候開始賣。隨著溝仔尾的沒落,賭博牌間慢慢消失。近20 年,廟口紅茶變成學生們買早餐、媽媽們買點心回家的地方。夜裡也大多變成情侶約會或晚上出遊的年輕人來吃宵夜。不要小看這個老字號,現在很多連鎖店轉型成 24 小時,但半夜高朋滿座的還是只有我們,花蓮人半夜會想到的,就只有廟口紅茶。





店裡的鋼管也是一個特色,說穿了只是不希望冰塊稀釋紅茶的濃度,所以當初老闆設計用鋼管連結樓上紅茶冰櫃與樓下開關,讓客人喝到紅茶時都是醇厚又冰涼的狀態。老客人來店裡都知道可以自己搭配,豆漿、酸梅汁、杏仁、紅茶,不管你是想喝酸梅紅茶,還是杏仁豆漿,都可以在印著「廟口紅茶」的大玻璃杯裡滿意暢飲。泡麵加蛋,其實也是有幾次附近夜裡打電動的客人肚子餓,拜託我那個很隨興的先生煮碗泡麵給他吃,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就成為人人皆知的隱藏版菜單。不過四年前我先生過世,這幾年家人們也開始覺得身體不堪負荷,今年終於決定不再 24 小時營業,雖然對那些習慣半夜來的客人很不好意思,但是我想還是多留點時間給家人、給自己。廟口紅茶已經稱職地陪花蓮人走過半個世紀深夜,接下來,就一起共享其他時光吧。





文、攝 小海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