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30     Night Eating


吃喝療癒了人生的真實滋味


┃ 丁世佳 ┃


食堂裡頭除了美食還有人的故事,是充滿戲劇感的生活場景。
食堂裡頭除了美食還有人的故事,是充滿戲劇感的生活場景。


丁世佳 資深英日譯者,喜愛料理,會用兩根筷子做出漂亮的玉子燒。數年前,將喜愛的漫畫翻譯並引薦給出版社,為台灣《深夜食堂》旋風的重要推手。tanzanite.pixnet.net/blog




在深夜食堂裡,每一個食客現身,就像掀開了暖簾的縫隙,得以窺探一種行業與心情。爬格子的人好像都喜歡天黑了才開始上工,我長期習慣夜深人靜時工作,肚子餓了總要吃東西,最誇張的一次是半夜煎牛排,自己張羅起豪華版深夜食堂,第二天卻消化不良。有段時間生病,醫生建議我改變生活作息,不敢再徹夜不眠,但還好晚上不管早吃晚吃總是要吃,只要稍微晚一點用餐,就有深夜食堂的感覺,保留一點曖昧的樂趣。

外出夜食,對我來說就是放風,整天宅在家自炊加「字炊」,久了也會乏味,我把吃飯視為一種旅行,轉換地方就是轉換心情。臺北永康街上的築地市場是一間小小的居酒屋,剛開幕就常去,好像我的地盤。店裡頭幾個小姐蠻面熟的,即使不去店裡,走在街上碰到了也會打招呼,甚至合照;每次去聽到對方說,「啊!妳來了,想要吃什麼?」總是覺得很溫馨;這種不算朋友,也不是陌生人的關係特別微妙。





我覺得這樣的居酒屋適合所有正式用餐之外的場合,食物清淡,份量少少的,可以多點幾樣菜;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坐吧檯,三五好友相約,可以選坐桌子聊天談心。其實,西式餐廳也沒有不好,只是自己一個人拿著刀叉感覺怪怪的,也很難跟主廚說上話。居酒屋卻可以單刀直入問師傅,「今天什麼比較好吃?」雖然空間不及大料亭來得舒服,但是一方挨著說話,一方側耳傾聽,不管是主客或朋友之間,很容易就親近起來。

其實想想,人生並沒有那麼多正式的場合,不管發生什麼事,每天高興或不高興都得吃東西,如果什麼也不想吃,必然是生病了。就拿喝酒來說,一個人喝悶酒,可一醉解千愁;但眾人一起舉杯慶祝,開心也加倍,說起來,吃喝才是真正重要的大事,可以帶來力量,也可以療癒心情,不吃不喝的人生必然少了很多樂趣。





我在永康街長大,這兩年來,商圈多了很多觀光客,坐在食堂裡頭往外看,就像一扇連結著過去與未來的窗口,一幕幕快速地翻頁。小時候鼎泰豐是賣麻油的,還兼賣江浙點心,放學後我愛繞過去吃碗油豆腐細粉;那時沒有出名的小籠包,高記、東門九如也還是小吃店。

看著大排長龍的人潮,一家家發展成國際企業,強烈感受到飲食文化發展和時代推進的關係。 心頭隱隱有種幽微的情緒,就像看見一個從小認識的小姑娘登上了國際舞台,受到大家的喜愛與讚揚,一方面替她高興,但私心總希望自己喜歡的食堂隨時去都有位子,甚至能為只想吃一碗油豆腐細粉的我,永遠留個位子,保持著熟客的關係,明知是不可得的奢求,還是為自己帶來了一絲悵然。





除了外食,因為翻譯深夜食堂,常常在工作時就手癢,在家開演著一個人的深夜食堂,像是骰子牛排,特別選夠厚的牛排,切成骰子狀,用心的把四面都煎得漂漂亮亮;還有要大費手勁不斷翻炒的櫻花鮭魚鬆,這麼麻煩的菜,一年做也一次就夠了。有時候為了文句選字正苦惱的時候,總有個聲音跳出來說「管他這麼多,先吃了再說」。就好比書稿中的深夜食堂折磨著我,現實版的深夜食堂又療癒了我,在筆墨與杯盤間可苦可樂,這或許就是人生版的真實滋味吧!●





文 駱亭伶
攝 
Thomas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