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移居鳳山 串起這城的美好事物

 

口述= 洪菁珮

曾在國藝會擔任企畫公關,工作忙碌卻也練就一番創業功夫,婚後開始學習慢活,但發現雖然過的是小日子,對自己的要求並沒有變少。

撰文‧ 攝影= 葉思吟

_MG_3595 (640x427)

來到這裡,主要歸功於嫁來高雄鳳山,脫離習以為常的北部生活,重新適應南方職場,卻發現找不到能夠發揮的舞台,因此動念開一間店,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開店前,不斷釐清自己的初衷,總認為應該先想清楚才去做,雖然心裡面有一個方向:建立一個平台,推廣南部文創者作品,帶給高雄人一些新的視野,但實際上該如何操作,還是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才逐漸成形。

我心目中的店,希望能連結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尋找融合手作與實用設計的好物,加上涉獵「消費社會學」所受到的影響,期待搭建出既能協助文創者,又不致於造成剝削與資源浪費的產銷模式。

這些理念左右店裡選物的標準,我通常會花一段時間進行前置作業,包括了解創作者的想法、品牌的穩定度,以及探詢對方最看重的價值,例如手工皂的作者是位媽媽,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安心洗澡,因此對她的作品感到放心,於是找她一起辦講座、合作行銷,慢慢產生品牌雛形。

其他店裡陳設的台灣手作自創品牌,也都具備類似的理念。由藝術科系畢業女生自創的「陶來福」,色彩輕柔的杯盤,呈現出陶瓷的新鮮感 ;「MUFUN木趣」則以本土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作為主角,刻劃出黑熊、梅花鹿等KUSO 木雕,藉此宣導保護動物的重要。

其他如木湯匙、手工編織洗潔綿布,都是藉由輕巧小物設計,置入諸如環保、愛土地的精神,消費者在購買使用時,也間接關注這些課題,讓買東西變得很有意義;環顧鳳山一帶,屬於這樣理念的店還不多,所以我想試試看。

由於喜歡店前寬闊人行道的空間感,當初很快就承租下來,一手包辦粉刷與內部設計;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找上門,不管他們買不買東西,我都很珍惜每一次聊天分享的機緣,甚至還會勸阻小妹妹想清楚再買,畢竟,要發自內心喜愛一樣東西,才會持久珍惜,即使壞了也能拿回來維修。

來到鳳山生活後,逐漸發現這城很有意思,有關生老病死的百貨、商行一應俱全,而我的小店,期待能串起傳統工藝與現代文創之間的新契機。

 (本文摘錄自《小日子》之『開一間店 大步實現生活想法』特刊)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