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徐天麟
美食激進份子,除了在台搜尋傳統老菜或創新菜色,也會為了季節限定的佳餚,特地飛到國外大吃,肥到深處無怨油部落格累積4000萬點閱次數。
採訪.撰文=陳婉箐
圖片提供=徐天麟

小時候住新竹,除夕年夜飯一定去佬佬(外婆)家吃,舅舅、阿姨一家人也都在,人多熱鬧。媽媽總會在過年前半個月開始準備,到東門市場採買。我家是河北人,北方人特愛麵食,過年必包餃子,除夕當天敬神用的是素餃,要細切粉絲與蔬菜,現煮現包相當費工。
此外還會做八寶肉凍,裡頭加了豆子、香菇、豬肉凍等食材,而且一定要用模子做成3D魚體的樣子,現在已經很少見,我知道南港的「餡老滿」還有在做。家裡過年也必點北平烤鴨,這沒辦法自個兒做,當時是向新竹金龍飯店訂的,在東門圓環附近,應該已經倒了。不過現在仍有好吃的烤鴨,像「遠東飯店」的就很美味,「蘭城晶英」的烤鴨握壽司,鴨油與米充分融合,堪稱一絕。
隨著歲月更迭,家族人口凋零,過年愈來愈簡單,如今會訂飯店或餐廳年夜菜,在家一起吃。我家人口單純,我是獨子,父親因中風無法正常飲食,母親80歲了,不宜再下廚;另外照顧父親的印傭,信伊斯蘭教,不能吃豬肉,我們會為她特別訂雞牛等料理。
老媽沒交待點什麼菜,只叮嚀我不要點太多。我是那種「眼大肚小」的人,一拿到菜單就點不停,常不知不覺點了滿滿一桌!所以今年很節制,只訂了兩家年夜菜。第一家是寮國華僑開的餐廳「四季明」,在北市愛國東路與麗水街交叉口,我訂了紅悶牛腱心、獅子頭與貴妃雞這幾道菜。這家師傅工夫扎實,是那種真的愛食物、老老實實做菜的師傅,即使小有名氣,但非常低調,不上電視宣傳。
四季明的紅悶牛腱心用的是澳洲牛肉,先滷過再悶燒,吃起來軟嫩入味。獅子頭加了咖哩,肉使勁甩出膠質,帶汁又有嚼勁,沒有粗顆粒的感覺。其他菜也多要預訂,像鮮焙肘子,用老法子讓肉慢慢軟化,想吃的話要在一天前預訂;另外,香酥鴨也是不得了,用筷子去夾立即骨肉分離。我曾和吳恩文一起到四季明,他的嘴是出名的刁,去每家都有話說,結果到四季明一直吃,光是甲魚湯就喝三碗。
我第二份年菜是跟仁愛路「北平都一處」訂的。老闆徐老爹傳承自宮廷御廚的手藝,遠近馳名。他的松子燻雞是我逢年過節必帶的一道菜,色香味俱佳,有回過年遇到蔣偉文,結果他沒預訂當然買不到,相當扼腕;此外,燒餅夾肉也很推,那醬肉真棒,一層黑黑的皮凍覆蓋在醬豬肉上,夾在灑滿芝麻並摻了花椒的燒餅裡,吃進嘴裡盡是滿足。
而乾炸丸子這道菜,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菜色,也是姥姥在世時的拿手菜,外表酥脆、肉鮮多汁,我最愛拿著一根筷子,一次串好幾顆丸子吃;姥姥會一次炸足份量,切些木耳、金針、蝦米去燴,不然就丟入酸菜白肉鍋或川丸子湯裡一起煮。小小一顆丸子有多種煮法,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滋味。徐老爹的丸子除了酥脆之外,外層應是裹了一層豬油去炸,非常香,連香港朋友來吃,都覺得和美食天堂做的大不相同。
鹹食之外,過年一定得配些甜點。我今年訂了仁愛路四段「Le Ruban」的原味粟子蛋糕卷,細緻的蛋糕卷,內餡用日本九州的鮮奶油,再加上粟子,吃進嘴裡,像蜂蜜蛋糕沾上熱牛奶。如果買不到蛋糕卷,可以嚐嚐北海道起司蛋糕,吃起來像在雲端上舀著一口口加了起司的雲,感覺輕飄飄。
山楂糕、南棗核桃糕與薑米條,也是我常買的年節甜點。之前聽朋友推薦,在台南中正路巷子裡賣鱔魚麵的「新億成」,找到幾近絕跡的蒜絨枝,短麻花裹上糖粉與蒜粉,甜中帶鹹,淡淡的蒜味在口中散開,非常順嘴,不過這只限過年前有賣,是內行人才知的隱形版美食。我還會去基隆廟口的「金興」買麻 ,小顆的特別好吃,上頭灑上花生粒,每次從基隆坐火車回台北一路吃,到汐止站已嗑完一半。
有吃也要有喝,我會網購徐老爹的紅棗銀耳羹,他用白木耳、金絲棗、紅冰糖與拉拉山礦泉水去煮,把膠質煮了出來,讓人吃到自然甜味;年輕人可冰飲,長輩則可溫熱來吃,有貴氣的宮廷感,又養顏美容,母親長年飲用之下,竟沒什麼皺紋。我也訂了養生茶,它是用一整株的明日葉熬煮,可解肝毒,對於熬夜、喝酒的人來說很有益處。
以往我還會陪媽媽到迪化街或南門市場採買。南門市場「億長御坊」的江浙菜,是過年不開伙的好選擇,買回去放在冰箱裡,每次拿些出來吃,一點也不浪費。我會買糖藕和蜜汁火腿,另外把蛋餃和乾炸丸子加到酸菜白肉鍋裡,來個南北綜合鍋。
此外,延平南路巷裡「川揚郁坊」的砂鍋獅子頭、京華城「冶春茶社」的揚州獅子頭、信義路「正記」的南京板鴨、重慶南路「鼎富樓」的銀杏烤白菜,也是傳統老味道,很適合作為家庭年菜。
我沒遺傳到母親的做菜天份,但很享受吃的過程,也很幸運從小每逢六日,爸媽必帶我上館子,和佬佬、舅舅一家人聚餐,從大人對菜的評論裡,我聽進並吃到很多好味道。美食是需要經驗累積的,我鼓勵大家多上館子,培養下一代對吃的概念,也讓傳統好味道延續下去,同時也能刺激台灣經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