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小日子 x 2018臺灣文博會
口述 策展人「格子」王耀邦
文 小日子
攝 簡子鑫

臺灣無時無刻都有不同性質的展覽正在進行。有別於其他展會,「文博會」有個「文化」字義提綱挈領,所以我認為它更應該強化思辨的重要性。
連續第二年策畫由文化部主辦的臺灣文博會,去年以「文化爆炸」創造設計與環境的連結與擾動;今年希望回歸到每個人的身體經驗,以「從身體創造 Body Knowledge」強調身體感受帶來的啟發能量。
日常生活裡的庸庸碌碌時常稀釋人們內觀自我的機會,當個人少了與身體的連結,就失去創造原創性的可能。因此今年我們從身體出發,設立了四大主題展區,希望引導人們回歸身體,找出設計與生活的原創性。


我在華山「文化概念館」策畫了佔地八百坪的「一座高山博物館」展區。在國外,人們習慣壯遊,勇於透過身體冒險去感受環境,但臺灣人對於探索身體這件事是相對保守與懼怕。然而臺灣是高山密度最高的國家,絕對有資格詮釋這段論述。因此循著這個脈絡,展區以雪山為主軸,透過實際攀登行為探討人與自然碰撞,進而產生嶄新的思考面向。
其中一位登山隊員是作曲家,下山回家後的隔天開始彈琴作曲,彈著彈著眼淚開始簌簌地掉。彈琴為什麼會想哭?這種情感觸發的瞬間是難以名狀的,沒有任何音樂理論能說明,這就是一種私密的身體經驗所誘發的靈感觸動。

另一個由「顏社」創辦人迪拉統籌的「嘻哈囝 TAIWAN HIP HOP KIDS」展區,企圖從身體語言作為基礎,梳理臺灣嘻哈樂系譜。嘻哈講究Grooving,饒舌歌手以身體語言搭配歌詞旋律,針砭社會時事與實行控訴。身體是嘻哈的一部份,再也找不到比嘻哈更有身體性的音樂。
面對設計,策展人應拋出新的思考理路,也須創造出思考、討論與理解的過程。文化思考不是非黑即白,它就像今年的主視覺概念:有直觀,也有包容性的自由曲線。從身體創造,再讓更多可能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