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察室 | 電影


《我在故宮修文物》






推開一扇扇厚重的宮門,深入中國末代皇朝之都北京故宮,歷經清帝國的崩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遷台、文化大革命,曾經輝煌的宮殿已歷盡滄桑,隨著時空更迭而斑駁。

宮牆外的世界斗轉星移,宮牆內卻有一群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與歷代文物作伴,花上幾年的時間摩娑,用一輩子來堅持自己的信仰;他們的付出或許鮮為人知,不曾被看見,卻默默地體現了終其一生只為一事的匠人精神。

導演蕭寒歷時五年拍攝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推開宮牆,走進古老的紫禁城,紀錄文物修復師與「時間老人」的搏鬥,將顛沛流離的青銅器、鐘錶、陶瓷、書畫、木器、漆器等諸多文物珍寶細心修復的過程;也傳達匠人師徒之間,代代相傳的深厚情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鐘錶修復師王津。一件宮廷鐘錶動輒上千個零件齒輪,幾乎每個都不免有鏽蝕與破損,紀錄片中他與徒弟們日復一日地將鐘錶零件一個個拆卸下來精心檢查,再慢慢拼湊恢復為原本的模樣。因為任何一個零件齒輪彼此都是環環相扣的,只要稍微一點點出錯,鐘錶便無法轉動,常常修復一座古代鐘錶便是一年半載的時光。

「我在這群文物修復師身上,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職人。」── 剪接大師廖慶松是這麼為電影下註的。

看著片中文物修復師的一舉一動,我彷彿在其中看見了永恆,彷彿時間不復存在了,不再以一分一秒的流逝著,而是將千百年間的遼闊寄託於文物之上。對比著文物修復師的渺小,其職人精神也更顯得偉大。


《我在故宮修文物》新經典文化出版





文 黃馨毅
圖 前景娛樂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