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時光隧道拾老物
回到 30 年前的臺灣


一種收藏 1983 年的老物拾光






蒐藏老物重拾兒時回憶

「1983 FINE ∞ 拾物所」主理人小智就讀休閒研究所期間,走訪鄉鎮社區,在與長輩互動的過程中,意識到過去的美好若不受重視,有一天將被遺忘而消失。因此在出社會後,便一邊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一邊蒐藏老物,並與夥伴小雅成立「1983 FINE ∞ 拾物所」開始出沒在中部地區的市 1983 集擺攤販售,和客人互動分享老物的故事。

1983 年出生的小智與小雅,藉由收藏保存自己兒時的記憶。無論是不同大小的鬥片,魔鬼筋肉人的玩具,《浴火鳳凰》裡頭的嘟嘟,還是麥當勞的大鳥姊姊,都刻畫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點滴。當兩人在幽暗的雜貨店一角找出這些物件,如同開啟塵封已久的記憶寶盒,擦亮回憶的同時,也提醒了所有人,我們從何而來。




還記得小時候陪伴在身旁的玩具嗎?是放在櫃子裡塵封已久的那隻布娃娃,還是早已被丟進垃圾桶裡的塑膠公仔?當我們走入校園、社會,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的同時,卻遺忘了那些老舊、過時的物件。直到偶然在市集、雜貨店與老物相遇,才想起兒時單純快樂的片刻。

「人們長大後往往會忘記孩提時是何種模樣,總是要仰賴著過往事物去喚醒與拼湊;而現在我們使用的東西許多不是來自臺灣,久了會不會連靈魂都被複製?」 談到老物蒐藏的初心,小智如此說著。對於現狀感到不踏實及焦慮,來自於這些收藏不僅僅是物件,更是自己成長的軌跡。

因此小智想藉由蒐集老物,記錄過去生活的美好。當時曾被稱為「玩具王國」的臺灣,和遍地開花的玩具工廠地景,也能因為收藏臺製玩具而有所依據。在蒐集老物數年後,與小雅一起成立了「1983 Fine ∞ 拾物所」,從他們出生的 1983 年出發,希望能將這些物件的故事與歷史保留下來。





於是我跟著小智與小雅,回到 30 年前的臺灣:一頭聚集了好多人圍觀「鬥片」(註1)比賽,兩人以壓彈的方式,比著誰先將自己的鬥片壓上對方;另一邊則展示了電視劇《浴火鳳凰》裡各種顏色的嘟嘟(註2),這是在外頭擺攤時詢問度最高的玩具,當時除了玩具工廠製造的版本以外,也曾被當作「維力清香油」的贈品。

蒐集老物不只重現他們曾有過的生活經驗,還帶給他們不一樣的環島之旅。前陣子他們尋訪了偏鄉的雜貨店,從阿公、阿嬤的口中聽到了許多老物的故事。小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花蓮鳳林的文具行,在那裡看到以前的鋼筆,好奇詢問過去多是哪些人使用?阿公說都是些醫生、老師,在社會上地位高的人才能擁有。這才知道鋼筆不僅僅只是文具,更是身份的象徵。

「有時候我們搜集老物回來的樂趣就是修復它。」小雅指著他們未來開店的鎮店之寶——「匣式音樂帶卡拉 OK 放音機」,向我說明當時是如何讓它從陰暗角落再次回到眾人眼前。這一臺音響一開始被放在廢棄家電區,兩人將它扛回家後,開始上網找出資料,再重新修復電路。曾經在六、七〇年代風靡一時的骨董音響,直到卡式音樂帶取代它之前,一直帶給人們不少歡樂。結合廣播、麥克風、電子琴等功能,讓人不禁佩服從前人們的智慧。

「1983 FINE ∞ 拾物所」目前透過臉書專頁分享兩人和老物相遇的過程,不時也會在市集看到他們擺攤的身影。未來小智與小雅希望能經營實體店面,讓這些故事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註 1 :又叫尪仔仙。
註 2 :電視劇《浴火鳳凰》裡的角色,外形與天線寶寶相似,特色是常發出「嗶波」聲,頭上燈泡會發亮。







 史比野塔
照片提供  1983 FINE ∞ 拾物所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