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6 Girls in Our Town
去接受各種真實
我的存在就是對觀眾的挑戰
┃蔡嘉茵┃
文 HaoHao Lin 攝 Jack Lin

蔡嘉茵 臺北三重人,學生時代以籃球保送北一女及臺大戲劇系,2019 年在電 影《大餓》中擔任女主角,並以此片獲得臺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至今仍不敢自稱女演員,而以影視從業人員自居。
2021 年金鐘獎我和鍾欣凌一同入圍戲劇女主角,像我們這樣身形的演員能夠共同在同一個榜單內,在過往的戲劇圈內是非常少見的事情,好像觀眾在無形之中,漸漸接受了多元體態才是真實社會中的模樣,看久了也不覺得奇怪。所以有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存在像是一種政治正確的選項,也更像是一種對大眾的挑戰,挑戰大家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我自己理解這一點,也坦然接受。
而我從蠻久以前就相信池塘理論。假設一般女主角類型的池塘很大,裡頭有一萬個人要去搶著當,可是在我這個外型的池塘裡,可能就只有五個人,對手比較少,要出頭好像比較容易。當然某個程度上是安慰自己的話,但相對的,它也是一種商業上的策略(笑)。像我在《女孩上場》中飾演教練,其實劇本裡完全沒有設定這個角色需要胖,我有問過導演說你有要解釋這件事情嗎?導演就回有什麼好解釋的?那個時刻我就覺得,對,因為生活裡就是會存在著這些人,並無關乎職業學歷背景等等的。
我所看到從小在臺北長大的女生比較不會有外顯的強勢,但是她非常堅持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她們也不需要靠明講出來或是透過被別人知道來得到認同。我在一個(外在來看)相對高度競爭的環境長大,籃球隊、戲劇系、演藝圈,但其實長時間身處在裡面且習慣,並不會特別覺得有多競爭,當然,撇除臺北房價的部分。
我其實很喜歡臺北。臺北在人與人的關係間留有很適當的距離,可能很多人會說臺北人天性冷漠,但我覺得臺北人只是外表感覺冷,內心其實是很溫暖的,但那個溫暖不是說一見面會熱情地招呼,而是我不打擾你,每個人都尊重彼此的生活狀態,讓我能順心地長成我喜歡的樣子,並作為一名演員,繼續為城市裡的角色說話。●


┈┈┈┈┈┈┈┈┈┈┈┈┈┈┈┈┈┈┈┈┈┈┈
Cover story 116 Girls in Our Town
Part 1 因為這個城市 我們形塑出新的性格
Part 2 每一個她 都是一種自己的分類
► 理科太太|當媽媽讓我真正成為一個人 現在我知道勇氣是什麼了
► 阮鳳儀|既是美國女孩也是臺北女孩 身分的游移讓我更加柔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