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是種姿態
有些執念反而讓生活更好
認識自己才是家的開始
┃白輻射影像洪鈺堂┃
「越是理解人的行為,
越會知道空間的重點,
住處就是鏡射性格,
能完整表達自我才舒適。」

洪鈺堂 動畫導演,白輻射影像設計總監,在臺北最喜歡的居住地帶是國父紀念館周遭的大安區,覺得要足夠認識自己才能成就一個空間的調性,每天都會小酌,熱愛植物並育有一貓大順,但因大順每天都會打翻一盆植栽而重複掃土。
我從大四開始已經當了 12 年的租屋族,我很喜歡大安區,去哪開會都很方便,不想煮就去外面吃,雖然在都心卻又保留一點空曠,我不愛那種全然安靜的住宅區,在這區離開大路,住在巷裡能維持一定安寧,但偶爾經過的車聲又讓我感到自在。租屋久了其實也是在認識這座城市,每個區域都有各異的空間感,也會透過搬家這種轉移,去顯化自己對於某個特定區塊的喜愛,我自知喜新厭舊,其實有時候住膩了又能換去一個新的場域,也是一種樂趣。





之前租屋是跟我的合夥人阿任一起住,我們從高中認識到現在,她是做空間跟建築的,阿任很了解我,從前個房子到現今的都是她設計的,理想上若是交給設計師,就要讓對方盡可能地知道你的性格,各種層面的行為舉止,像是鞋子多不多、喜不喜歡做菜,所以仔細觀察一間房屋,其實也是在探究那個人,相對的,一個好的生活空間,也要能完整投射出你的習慣,很多人認為家是很私密的,但我就喜歡分享跟展示,家裡總是有朋友來作客。




當你擁有一個地方,無論是買的還是租的,很多人會急著去想要選什麼家具、裝飾,其實最基本的是先認識自己,你的生活到底有什麼需求,安全感來自哪裡,在這些方面你是否足夠明白自己。如果夠理解自己,你所做出的每個選擇,都在形塑一個理想的輪廓,當很在乎生活裡的小事,有些個人執著,你不覺得碗盤只是用來吃飯,在意紅白酒杯、烈酒杯、咖啡杯的差異,當你有了對細節的執念,就會逐漸生出獨屬自己,完整家的樣貌。●
與設計師阿任討論後,嘗試以軟性的方式界定空間感,木作矮牆、中性色與靛青色系區隔不同空間機能;整體材質混用著木、藤、黑色鐵件形塑整體沉穩低調的氛圍。 洪鈺堂覺得有時做過多收納空間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整理,只把真正想要的東西留下,並以開放式的層架展現出這些喜歡的物件更符合他的個性。 選中現在租屋處很重要的地方是三面採光,能夠讓植物好好地曬太陽,洪鈺堂說:「我的植物現在都超快樂的。」 洪鈺堂認為搬家還有個好處是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會持續汰換,他不喜歡將太多生活痕跡表現在外,這種時候持續維持精簡是必須的。
文 Peas Lin
攝 Kris 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