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7    You’re Not Alone


以不同樣貌存在人生階段
終於學會平衡內心黑暗


┃ 陳如山 ┃


陳如山  人稱阿山,四分衛樂團主唱兼詞曲創作。前年以樂壇前輩、影壇新人參與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演出。近期多了許多獨處時分,一個人在車上習慣放著《Linda Linda Linda》原聲帶,平時一週行程被籃球、跑步、瑜伽、排球及練團填滿。





我似乎是一不小心就習慣了孤獨,不知不覺,斷斷續續的。前陣子一個人到電影院看《最初的晚餐》,其實很享受兩小時把自己完全交付給電影,暫時忘掉很多事,回程往捷運站走著,反芻剛剛的故事情節,一瞬間心突然被觸碰,勾起往事,回神才發現那種感覺是孤獨。我不怕獨處,獨自寫歌彈彈吉他於我是自在的,是屬於一個人的事,然而孤獨一來,不是抓個橡皮擦就能輕易擦掉,兩者之間不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線,更像是漸層過渡,可以來可以去,獨處有時不自覺掉進孤獨裡。



我記憶裡巨大的孤獨大多和所愛有關,往往是等待或期盼產生的深層心理變化。還小的時候我爸媽就分開了,媽媽到東京幫忙外公外婆,幾個月才回來一次。有次我知道她快回家了,衝到巷口坐在紅磚道上等,想著媽媽就快到了。長大有了認知後,是剛離婚那陣子,沒什麼經驗,自己跑去學校找女兒,想和她說說話、等她下課,沒想到教室裡完全沒有人,撲了空,我靠著窗臺看向操場其他在上體育課的小朋友,找了又找,被孤立的不安感至今都還清晰。



有些事情我特別容易記得,幾月幾號發生什麼事,哪年四分衛去哪裡表演了,日期和片段畫面都是不費力地記在心裡,情緒也容易停留。漸漸發覺人的生命裡一個人的狀態挺多的,一個人走路、開車,當我融入在移動過程中,經常有旋律冒出來,我趁等紅燈時趕快錄起來,把它寫成文字、歌曲當作日記。許多創作靈感來自這些時刻,像〈當我們不在一起〉歌詞 「為什麼 情到深處 肩併著肩卻又走散了/每一天 我努力著 把清晰全都模糊了」直白卻很深刻,或許沒那些經歷,也寫不出能刺到自己、刺到別人的東西吧。



結束關係後這幾年,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多了,翻翻小說、看漫畫,固定幾天到河堤打球,多寫些歌,捷運早幾站下車散步回家,天氣好外出慢跑。去年冬天我飛到日本,第一次一個人旅行,不需顧慮太多,四處晃晃到超市買水果,迷路了也不怕,照顧好自己就好。最近開始用手機拍下生活中出現的人事物,拍戲時也不忘紀錄劇組工作的模樣,這是屬於內在的對話,像臉書的「我的每一天」功能,本來還有點厭煩,再想想是挺有意義的,因為任何一分一秒,一切都留不住,拍下是將它好好收下。



面對孤獨,我不確定是不是能好好享受了,童年時只要家人不在就是孤獨,學生時代可能是與女友分離,有了孩子後反而不時懷念起一人的日子,直到現在歸於平淡。它於我是個震幅很大的波動,年少時曾經排斥、低潮時曾經想念,不同年歲擺盪出不同高低,堆疊往前,而如今確實漸漸趨向平穩了。老實說我並不想滿意孤獨的現狀,但總算抓穩一個不錯的平衡, 接受它成為我的一部分。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

Cover story 097    You’re Not Alone


Part 1 孤獨的九種形式


Part 2 在獨處中與自己相連

接受生命本質 就算混沌不明也無需傷感害怕

與內在自我深刻連結 於是才能真正強大

一個人只是自然現象 專注沉浸就無從恐懼

以不同樣貌存在人生階段 終於學會平衡內心黑暗


SP 隔離 14 天孤島手冊

┈┈┈┈┈┈┈┈┈┈┈┈┈┈┈┈┈┈┈┈┈┈┈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