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5    Pray, Eat. Life from Miaokou


開化寺前始終留存的老工夫
都是誠摯勤肯的日常累積


┃ Ivy ┃


Ivy  前紅葉食趣負責人,去年租約到期後毅然決然邁向下一階段,目前經營選物店後門。長期在賴和基金會擔任志工,深受作家舒國治及陳淑華影響,對彰化近三百年的飲食文化有深厚的情感連結。未來想開一間背包客棧,讓更多外國人認識彰化。





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縣就是彰化,1723 年於清 代雍正元年建縣,2023 年將迎來建縣三百週年,這裡是有時間感的土地,空氣有純樸與慢步調,飲食中帶著不卑不亢的自我堅持。

彰化市中心曾有四個城門,分別為樂耕門(東門)、宣平門(南門)、慶豐門(西門)、共辰門(北門),而開化寺位在四個城門的中心,也是彰化的第一座寺廟,我們都叫「觀音亭」,那有一座很高的白觀音像,正對路衝,遠遠地走過來就能看見祂微笑注視著大地。說起來,我不是一個特別常拜拜的人,大概只有過年過節隨家人一起進香。對於廟宇的情感,更像是一種安定的陪伴,從數百年前就陪著這座土地上的居民,不用天天見面,但心裡知道神明會守護我們。

廟口輻射狀延伸就是自古以來彰化最熱鬧的地方,附近有民權與南門兩大市場,南門市場有比較多高貴食材,日常採買則比較常到民權市場,我尤其喜歡一家菌菇專賣攤,之前經營紅葉食趣時為保食材新鮮度,每隔幾天就會來,這邊的菇種類齊全品質穩定,老闆對菌菇研究頗深,各樣料理的技巧皆不吝傳授。而在中正路二段與民權路交叉口的芭樂攤可堪稱是彰化最奇幻的攤販,沒有人知道幾點打烊,在轉角的攤販沒有招牌,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在,深夜騎車經過有時也能看到一盞小燈依然亮著, 二代接班的女兒說:「爸爸怕有人半夜臨時想吃芭樂買不到,晚上有時不回家就睡在攤位上。」堅持讓夜歸的人還能來上一顆新鮮健康的水果。



如果行程不著急,我會吃個東西再走,最喜歡的是 60 年老店—民權碗粿,早期老闆挑著一根扁擔在市場賣,後來廣受居民喜愛擴張成店面。大蒸籠上熱氣氤氳,鍋裡的湯熱滾滾地冒泡像一幅霧氣奔騰的水墨畫,碗粿用在來米製作,不像臺南碗粿是褐色的,裡頭未加滷湯是油亮雪白色,分別有香菇、肉燥、滷蛋三種,內行的會再點一碗限量的骨仔肉湯,這湯雖是配角,但晚來可就吃不到了。當然肉圓就不用多說了,不同派系各有春秋,圓的、三角的、熱的、涼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並在此聲明彰化人不吃蒸的肉圓。



附近的復興珍餅店是我的嗜甜首選,也是在地人心中中式糕餅的第一,市長女兒結婚送的就是這家的大餅,我最常吃芋沙餅,用純芋頭製作,內餡綿密又層次分明。店鋪從日治時代就在了,老鋪就會有一種老鋪的樣貌,是現代裝潢刻意作舊也模仿不來的,店裡現在依然使用超過 50 年的鐵桶陰放做好的麻荖,微微泛黃的玻璃櫃映著剛出爐蓋著紅色印章的糕餅,那種誠摯又樸實無華的手藝,我常不禁慶幸好險時代從沒遺忘過老工夫。



這邊的老工夫還有手編竹燈籠的春秋美術社,我很推薦外地人來這裡看看,彰化是一處宗教文化興盛的地方,傳統產業也得以繼續生存,已經營三代的「美術社」不只做燈寫字,關於美術的事都是強項,老店早年叫「美術綜藝社」,沒有電腦的年代,什麼手工活春秋都能作。經過春秋的店鋪很難不被它吸引,門口掛著燈籠,三代接班的老闆常在門口剖竹、削竹。沒錯,連剖竹子都不假手他人。他們也不排斥民眾入內觀賞創作,已退休老師傅會泡上一杯茶,問題知無不答,真正的高手在民間。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

Cover story 095    Pray, Eat. Life from Miaokou


神在人在 廟口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在湧蓮寺邊菜場循著記憶 用料裡複製家族情感

三老爺宮蘊藏歲月點滴 鴨母寮市場吃出雙城韻味

與城隍廟相繫的遊子人生 異地從此能生根

開化寺前始終留存的老工夫 都是誠摯勤肯的日常累積

站前保安宮群聚信念與美食 豐滿世代回憶的小吃


SP1 善男信女來報到 廟宇擔當大集合

SP2 為求信徒處處有保庇 廟宇周邊有吃有喝有照應

SP3 後面的信眾舉起你的雙手 全臺神明盛會都要走

SP4 自己的財運自己救 紫南宮發財金怎麼求

┈┈┈┈┈┈┈┈┈┈┈┈┈┈┈┈┈┈┈┈┈┈┈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