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8 Less is More
捨棄不需要
留下來都是珍惜的人事物
┃ Miki ┃

Miki 南方澳日新大飯店共同創辦人,近年與夥伴李元開設了咖啡館 coffee & work。因為奉行極簡主義,書看完就想賣,所以開了一間「reading room」書店。無論是家裡或設計的空間,皆能感受到簡單留白的美。
「如果發生火災,什麼東西燒掉也無所謂?」極簡生活,可以從這個問題開始。接著會發現,很多東西失去了也沒關係,留下來的那些,都是真正重要的。
第一次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東西太多,是大學畢業後到歐洲念書,每個學期我都要搬家一次,兩年內搬了四次,從比利時搬到威尼斯,然後到巴塞隆納,再搬回比利時。一個女生,家當不能太多,否則根本搬不動,我規定自己行李控制在 20 公斤以內,久而久之,東西越扔越多,自己也不會亂買東西。
養成這個習慣後,就開始往極簡生活走去。我認為用不到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存在,如果發現更好的就會把原本的丟掉,只留下真正會使用的。對我來說,像是家電的保固書、發票都可以丟棄,仔細想想,保固書根本派不上用場,東西只要好好使用,幾乎都不會壞,發票則是因為我沒有偏財運,索性就不拿了。
對於每一樣東西,我都會先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用到?如果沒有,就可以直接扔掉,不但清出空間,也節省了時間。不必要的東西,就算是免費的也不貪小便宜地拿取,因為到頭來根本不會使用,反而堆在櫃子裡,這才是真正的浪費。


對很多人來說,丟東西其實並不容易,面對亂糟糟的空間,我會先從整理一個角落開始,比方說整理一面櫃子,先把所有東西清出去,只擺上最必要的,櫃子變得清爽整潔,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先整理出一個空間,人就不會那麼煩躁,也就更有精力慢慢整理其他雜亂的地方了。對於還捨不得丟的東西,可以先收進一個抽屜裡,過段時間如果都沒用到,就可以把整個抽屜裡的物品都丟掉。自己會發現,原來沒有這些東西也能過日子,而且更輕鬆。
因為有了丟東西的習慣,也會讓人更小心地買東西。我認為只要買自己真正愛的物品,就不會再亂買,也會好好地使用。像我的室友,光是洗澡用品就會買很多種,有一次她的沐浴乳沒有放在自己的置物格裡,我不小心就把它扔掉,並買了一個她一直很想買,但捨不得買的牌子送她,雖然這個牌子不便宜,之後卻發現她不會再重複買同樣的東西,一罐可以好好用,而且用很久,反而更節省。這才發現,不隨意買東西,反而可以知道物品真正的價值,而且會更珍惜。

我買衣服也有一些原則,一是一定要買睡衣,如果沒有睡衣,就會把不想穿的衣服當成睡衣,久而久之,衣櫥裡會囤積很多不喜歡的舊衣服;二是衣服一定要試穿才買,這樣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而且我只逛我所認同的服飾品牌,不僅節省時間,逛的也都是自己喜歡的衣服。我的衣櫃有六個格子,三格冬天、三格夏天,不需要太多,這樣就夠了,最終目標是希望總共有七件衣服就好。


這樣簡單的生活越到後來,人際關係也變得更精簡,我的臉書只有 182 個朋友,刪去的朋友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自己,有時候看到一些與自己無關的雜訊,比方說不熟的朋友上傳今天吃的食物,結婚的發文或無謂的牢騷等等,會讓我感覺煩躁,心情也不愉快,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就大力刪掉,也不會因此而失去什麼呀。
留下來的,都是自己真正關心的。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我更珍惜身邊的朋友,經常約朋友出去吃飯,而且每一則發出去的貼文或訊息,都不會有所顧慮,因為這群人我相處起來很自在,沒什麼好隱瞞的,什麼都可以告訴他們。
極簡對我的改變是生活習慣變得更好,更輕鬆。因為東西不多,收拾起來很簡單,專注力也會變得更強大。反映在工作上,我會把電腦桌面整理乾淨,而且無法忍受開太多視窗,這樣的我很容易進入專注的狀態,能在短時間集 中精神處理工作,效率更好。
有人問我極簡對自己的意義,我認為,極簡生活的極致,就是什麼都可以丟,不要把自己丟掉就好。●

文 鄭雅文
攝 林志潭
┈┈┈┈┈┈┈┈┈┈┈┈┈┈┈┈┈┈┈┈┈┈┈
Cover story 078 Less is More
Part 1 我想過的簡單生活
Part 2 用一個背包就能搬家
► Miki
► 林大鈞
► 呂嘉齡
► 小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