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Time to go
文、攝 李昀蓁
在東京建築事務所工作的臺灣建築師,喜歡蒐集美的事物,也喜歡用影像及文字把所觀察到的事物記錄下來。在自己的旅行地圖上,她將想造訪的建築景點標記星星標誌,為下一趟旅行留下密碼。
# 建築之旅 # 隈研吾 # 普立茲克建築獎 # 鐵道旅行

「旅行」是建築人的精神食糧,也是我們為左右腦補充能量的方式。因為工作關係,2015年我從臺南移居東京,對嚮往著日本現代建築的我來說,簡直達成了人生中的一個夢想。因為,比起其它建築人,我更能說走就走,盡情飽覽建築大師們的精彩之作。
讓全球建築界喧騰一時的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爭奪戰,確定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勝出,讓原本就是建築翹楚的他,再次成為眾人的話題。我對隈研吾擅長使用重複元素的設計風格相當佩服,曾在東京市區朝聖過許多他的作品,這次決定來場鐵道微旅行,再次領略大師風采。

攤開地圖,東北新幹線往櫪木縣方向,沿途就有好幾個隈研吾所設計的建築。旅行前一天,我到東京車站購買了JR東京廣域周遊券(註),順道預訂新幹線的座位,準備一次探訪不同建築。
首站,我去了位於最北端的「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一到現場就立刻感受到濃濃的日式情懷。隈研吾用大斜屋頂和一條條整齊排列的杉木格柵構成美術館,讓簡單的長形建築更為特別。美術館內外,甚至庭院裡的風格都是一致的,玻璃、碎石、竹林到木質元素間的搭配,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濃濃禪意。我靜靜地站在這個既現代又傳統的美術館裡品味,感受身心被藝術與空間洗滌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