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47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藏身民生社區玩出新點子
酷玩兄弟的蠟燭實驗室


┃ Eye Candle ┃


Eye Candle 工作室也是創作造型蠟燭的實驗室。


鄧凱元、鄧凱文 一對從小唸美術班的兄弟,喜歡設計、熱愛生活,會到福和橋下跳蚤市場挖寶,兩人一起成立了Eye Candle工作室。




2012 年,年輕人之間Deco創業的風氣方興未艾,城市裡的個性服飾店剛開始流行販售服飾之外的選品。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卻點燃小小的燭光,照亮了一線創業機會。

民生社區的一處尋常巷弄走到底,Eye Candle工作室就是我們的蠟燭實驗室。創作造型蠟燭的過程,是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學問,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我是學雕塑的,哥哥凱元擅長平面包裝和廣告設計,最初我們想設計出結合立體造型又貼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手工肥皂、棒棒糖到造型蠟燭,因為覺得對於吃和用在身上的東西並不擅長,所以最後很務實地用刪去法做出決定。





創作的過程像做實驗,A加B出來的不一定是C。創業之作「血淚嬰兒」,是一切發想的源頭,來自於一個收藏的老玩具。我和哥哥共同的嗜好是撿破爛、收集老物,以前在福和橋下的舊貨攤,50元能買到一堆東西,是窮學生時代的最佳娛樂。其中有個嬰兒頭,一直放在家裡,它的造型很好看,但後腦杓凹了一個洞,我慢慢地把它修補成圓潤的頭型。不知為何,發想蠟燭造型時馬上想到它,成了Eye Candle第一個翻模原形。

兩人從DIY初學者出發,開始上網看書查詢相關資料,從翻模到上色粉,一步一步實驗測試摸索,發現資料有 80% 都是錯的,反而在工廠跟師父偷學才最管用。早先通路是在東區和師大路的服飾小店寄賣,也曾跑過市集,有一回顧客說,這娃娃頭燒啊燒著,從眼睛的地方流出了蠟,像是嬰兒的眼淚,這純屬意外的發現蹦出了多美好的點子。

工作中,最享受的部分是發想然後進行雕塑開模。一天的開始,我會去工廠跟師傅解說示範上色流程,像金魚蠟燭要從腮幫子慢慢著色,一次上一點才會有層次感。凱元負責商品活動企畫到包裝,會到櫃位關心巡視,訓練櫃姐把自己當成設計者,傳達給顧客關於創作與生活的想法。





下午進工作室後,我會直接打開電腦處理信件,回覆一封封訊息再展開一天的工作,譬如先替大野兔拍宣傳照和短片,再寫出今日的心情片段上傳到臉書。記得剛創業時,最緊張的是臉書下方的按讚數;「這篇新文章到底會有幾個人來按讚?」就像股票看盤一樣,心情隨之上下起伏。除此之外,也會在工作室裡頭備課,假日我們會到「學學文創」教課,從雕刻、翻模、灌蠟、調色到調香,透過上課和更多喜愛造型蠟燭的朋友們近距離交流。

傍晚時感到疲倦,我們會走出工作室,坐在階梯上聊天,右手邊的大花圃裡種了幾顆植物,拿起水管來澆花,就像小孩用水柱到處噴水玩耍一樣,是心情最放鬆的時候,之後又可以回去工作好幾個小時。因為不時會接到特殊的訂製品訂單,有時甚至會忙著出貨到深夜。

工作室離富錦街很近,前一陣子新增了不少個性店家,但民生社區仍保有的生活氣味,對於創業極為忙碌的我們來說,這樣生活的氣息很重要,會讓工作與生活自然有一種動態平衡。當工作告一段,我們喜歡騎單車出去晃晃,找東西吃。巷口斜對角有戶人家養了一隻九官鳥,經過時會突然說出「酷哥你好」,意外製造了笑點。





巷口的「餅王」是老眷村料理,有一吃就讓人愛上的牛肉麵和雞腿飯,過年前店門口掛滿了老闆娘自己醃的家鄉,讓人想起了小時候臺北濃郁的過年氣氛。每個星期五晚上是固定的運動日,約好一群朋友到附近民生活動中心的室內體育場打籃球,流流汗、鬥鬥牛,釋放腦內啡,卸除一個禮拜的壓力,徹底放鬆。

我們都相信每一個人除了專業能力,也需要具備一種技巧,就是在平凡的工作裡找到一個自己覺得好玩又療癒的生活遊戲。我和哥哥都喜歡小動物,以前也養過狗。對我來說,不管是創作法國鬥牛犬蠟燭、青草芳香蠟燭或是最近的尋寶圖蠟燭,都是希望能陪伴使用者的心,讓蠟燭的功能不僅僅只是照明而已。





口述 鄧凱元、鄧凱文
撰文 邱于珊
攝影 張界聰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