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46     Stay Inn


在京都的純粹房間
找回凝視靈魂的勇氣


┃ 林涵 ┃


沐浴在溫暖陽光的京都街景,林涵又再度找回了生活的勇氣。


林涵 生於臺灣九月秋季,大學與研究所皆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目前是個演員 / 編劇 / 文字創作者。




回想學校剛畢業那幾年,關於自己的人生步伐,有一段時間顯得倉促急迫。始終覺得踏出去的太少、太慢,那種強求走快點、甚至一路追趕奔跑的,也只是損壞了一顆寶貴的心;留下了傷口與黑洞。那時候的我不知該怎麼填補這巨大的黑洞,只得苛求人生與工作的完美,反而失足摔落山崖,最後什麼都失去了。

疲累不堪的我,像是認清了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失去後,凝視著釘在房間牆上的世界地圖,要自己選擇一個地方。

「能走去哪呢?」腦袋裡閃過好多畫面,去過兩岸三地、美國、泰國、巴黎、京都、荷蘭等等;未竟之地還真不少。知道自己再沒力氣,我打消了找個新世界冒險的念頭,便在去過無數次、之於我像第二個家鄉的巴黎與京都間做選擇。

「去個安靜一點的地方吧。」心裡的聲音選擇了京都。雖因參加影展已對京都的輪廓掌握大致,但京都的心臟對我來說仍屬陌生未知。





「時間不多,就七天吧,最好選間簡單有味道的民宿待著。」腦中瞬間浮現了一直錯過的「金魚家」民宿;找了話不多、卻令人安心的當地朋友,不事先規劃行程,每天晚上再想明日的去處。就這樣我快速決定旅行的必要瑣事,便等著那離開臺灣、離開自己的日子到來,扛著一件行李與一個紅色小背包出門。

到達京都,馬上感受到濃厚的秋意,那與臺灣仍然炙熱的秋截然不同。滿是紅葉的京都有股冷冽的爽感,我享受著這股適切快意,獨自搭公車來到了京都西陣的乾隆校前站;走路不到五分鐘、經過「貓寺」轉入正對面巷子後,便到了古町家民宿「金魚家」。

抵達時已是午後,在地的女友人稍晚才來會合,我用著不甚流利的日語夾雜英文自己Check in。搖搖櫃臺的鈴,不到一會兒女主人便來領我去房內放行李,她親切地笑著要我把行李給她,但她個子比我嬌小、又同為女性,我們便在町家長廊上演了一小段爭奪行李的戲碼。





去房間的途中,女主人介紹了金魚家內的環境及習慣,有我夢想中的日式小庭院、各處都擺著懷舊古意的金魚吊飾,「沒有宵禁、可無料取 用的抒壓茶包,隨時能洗澡使用盥浴……」,儘管 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卻能感受到京都傳統町家為旅人備上的一份體貼心意。

滿心好奇,這七天會擁有什麼樣的房間與我共處每一夜?女主人打開隔門的瞬間,映入眼簾的是樸實的塌塌米、傳統木造紅矮桌、透光的紙門板、微微黃光的紙燈⋯⋯,一切是如此簡約,但房裡所散發溫暖氣味卻讓人安心。

像是一個必要的儀式般,將行李安置好後,先去最愛的京都咖啡老店「六曜社」地下室招牌甜甜圈,等待友人與我會合。爾後旅行的日子裡,我們時而同行、時而分頭完成各自的旅程;不相約,但總會在夜晚回到房間,分享著彼時今日所遇所見的人事物。





像是某天午後,我遇見了一群剛參加完祭典的藝妓在街頭駐立,她們與旁人對比如此強烈,卻又全無違和感地融入這座千年古都。也在高臺寺巧遇狐狸娶親的祭典隊伍,聽說遇見就代表著幸運。或許延續了這份運氣,在北野天滿宮前不用排隊就吃到了「豐受茶屋」的豆腐羹飯;還有乖乖讓我拍照、不咬人的奈良鹿。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世界最美的書店「惠文社一乗寺」;最後冒著雨,我還是去了「靜香咖啡」只為找回記憶深處失去的感動⋯⋯,這些繁花似錦般的遇見,讓我不知不覺在旅途充飽了力量。

在這七天裡,我花上了許多時間在房內與自己相處,在矮桌上寫日記,與朋友慢慢地喝一杯茶、聊聊天。也許就是因為它是這樣純粹的房間,才讓我得以一種靜謐的姿態在京都生活,重拾心靈的節奏,有一種活過來的感覺。

何等奇妙,如拼圖一樣,在這完整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與空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什麼叫做「完整的人格」,不再受制於「人格的完美」。那 些放不下的人事物,無論黑暗或光明,我得擁抱、接受它。如同過去,造就了我的一切,而成為現在的我;現在的我,再度充滿了凝視自己靈魂的勇氣。





文、攝 林涵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