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30 Night Eating
夜食不光填飽肚子
是一天告一段落的儀式
┃ 施俊宇 ┃

施俊宇 網路基因總經理,樂於享受美食也研究吃,每當下班後想犒賞自己時,就會往寧夏夜市裡尋找最美味的食物。
一直以來我租的房子都很巧地在夜市旁邊,並不是刻意挑選的,但就是和夜市這麼有緣。生活在台北這麼多年,心裡有一個感觸,就是在這個城市吃東西是件不容易的事,餐廳不是價格很貴,就是開了不長久,想要找個便宜、穩定、選擇又多的地方,那夜市會是我最好的選擇。
我的夜食就是晚餐,因為工作時間晚,通常都要八到九點才下班,所以夜食對我來說,不僅僅只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儀式和犒賞,在慰勞自己辛苦的同時,也是對今天告一段落的交代。不管我今天很餓或是不太餓,這都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而在份量小、變化多的夜市裡,吃飽吃巧、吃甜吃鹹、一個人吃或一群人吃,都可以被滿足,也為我的一天畫下 Ending。
台北的夜市很多,有觀光型的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有社區型的南機場夜市,而我自己最喜歡的是融合當地特色,更貼近市井小民生活的寧夏夜市。寧夏夜市攤位的營業時間穩定、很少休息,不太會發生去了沒吃到的失落感,我每次來這裡,會點的夜食清單有:里長伯臭豆腐、攤位編號 060 的雞肉飯、編號 097 的燒麻糬,其中臭豆腐更是我到各個夜市必吃的小吃,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吃呢?原因跟小時候的記憶有很大關係吧!
我生長在一個不太吃外食的家庭,童年大部分的用餐記憶都是在家裡,但每當傍晚時分,聽到賣臭豆腐阿伯推著車的叫賣聲遠遠而來,我拿著碗衝出家門去買,那種可以跑出去的心情總是很開心;而我吃臭豆腐也自有一套原則,盤子端上來我會先概算一下泡菜的份量,分配好一塊臭豆腐要配多少的泡菜,最後一口吃完時一定是搭配得剛剛好清空,不會剩下沒配到的泡菜或豆腐,可能我有點強迫症吧(笑),臭豆腐就要這樣吃才符合我夜食的儀式。
講到吃的儀式,其實也跟回憶有關,因為我的奶奶對於拜拜這件事非常虔誠,每次拜拜都會提前按部就班地準備好所有東西,於是「儀式」的重要性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我,但我的個性又不喜歡被安排,所以在夜市裡能不受拘束、自主地完成結束一天的儀式,真的是最適合不過了。

在夜市攤位上吃東西的時候,我和女朋友很常玩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觀察鄰桌男女的互動,從他們的說話、舉止猜測兩人的關係和個性,是正在曖昧追求、還是剛交往、或者已經是老夫老妻了;男生是體貼還是不太細心,女生是溫柔還是任性霸道,邊吃邊看邊猜想,還能聽聽充滿故事性的八卦,不但有助消化也增添生活樂趣。
我覺得透過「夜食」這件民生必需事,可以看到人在經過一天緊繃後的放鬆狀態下,所反映出最自然的行為、想法、生活習慣、職業別的差異等細節,也許是餐桌上應對的妙答、對口味的堅持和執著,甚至某些店家老闆趕客人的態度,都能從中激發出創意。「創意」不是坐在那裡就會憑空出現的,走入夜市邊吃邊感受,會發現更多有趣的 Idea,找到人心需要被滿足的那個點。●
文 劉繼珩
攝 Th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