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半島世界歌謠祭|新譯懷舊錄音的音樂嘉年華 透過民謠歌聲展開跨時空對話
舊城新生再造是臺灣許多城鎮的課題,如何在翻新過程中仍保存既有文化精神,則成了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關鍵。自2018年起,位於屏東恆春的半島歌謠祭開始以「老調新聲」為主題,在傳唱大半世紀的當地老聲音中,加入流行音樂及跨界元素,讓老調演變、碰撞出新的形貌。2023年國際化轉型為半島世界歌謠祭,邀請多國樂手一同參與,讓世界看見屏東。
舊城新生再造是臺灣許多城鎮的課題,如何在翻新過程中仍保存既有文化精神,則成了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關鍵。自2018年起,位於屏東恆春的半島歌謠祭開始以「老調新聲」為主題,在傳唱大半世紀的當地老聲音中,加入流行音樂及跨界元素,讓老調演變、碰撞出新的形貌。2023年國際化轉型為半島世界歌謠祭,邀請多國樂手一同參與,讓世界看見屏東。
2023臺灣文博會自9月22日起開展,今年為史上最大規模,展館數歷屆最多,首次跨出單一縣市,全臺響應,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出發,延伸至國家鐵道博物館、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與花博爭艷館等5大文化場域,拉出首都文化軸線為主展館,內容含括「文化策展」、「文創品牌」、「IP授權」、「文化展演」等四種不同領域;並首次邀集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熱蘭遮博物館等各博物場館為副展館,讓2023文博會成為首度跨出單一縣市的文化博覽會。
慢食,是一種對於食物的尊重,對於一同共享美食的親愛之人的重視,在食物到來前熱烈地等待,在吃的當下熱情地吃,「任何食物都可以是慢食,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出它緩慢的美學。」正在為剛到來的手沖咖啡拍照留念的焦桐帶著笑意如此說著。
對於「作品能展現出作者的個性」這句話我有所保留,誠實地說,我不是一個喜歡用插畫表達自己的人,比起自我被認同,我更傾向讓「作品先行」,好比義大利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Elena Ferrante從來沒有表明過身份,卻仍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我認為,在作品之前,真實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過往因為胃虛弱不嗜酒,就算來日本之後,到了居酒屋也只是應合氣氛的點杯開場用生啤,可以說完全不懂酒水的魅力,直到一次被日本地酒驚艷之後,自此迷上揉雜著果香、花香、米香氣息,有些甘甜、有些辛嗆、有著各種萬化千變滋味的日本地酒。
在三點一刻的午茶時間,嘉義保持了臺灣人傳統的吃點心文化,流行的不是咖啡加蛋糕,而是黑輪、肉圓、鱔魚麵、滷熟肉、共匪餅、麥仔煎等等,完全服貼南部人的胃口,騎歐兜拜慢慢悠晃市區,一攤接一攤越吃越是「胃食道大順流」,我想我就是從小吃開始上癮這座城市的吧!
「做好一件事,就能讓整個環境都受益。」一直以來,拾穗試圖使用在地物產料理,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餐盤中的一片葉子、一塊肉都會牽動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如果從日常中就有機會做到友善土地和尊重生命,何不從吃之中去意識到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並讓美好的環境永續?
「成為部落裡的第一間蔬果選物店。」這是我們的初衷,透過一起工作凝聚村民之間的感情,不僅看見了長者因為務農重拾自信和笑容、從心長出了土地認同,排灣族的傳統作物與農業知識也能自然延續運用,蔬店為部落帶來活力與收入,也藉由小農的雙手將關懷種入土壤、落地深耕。
讓低矮植物、灌木、喬木和大喬木自然生長成天然林的「林下多層次栽培」,並根據地質條件配置合適的作物,讓作物能與自然共生共存,如此一來不僅無需過多人力與機具干涉,面對災害土地也能有較佳的韌性與恢復力,更吸引了野生動物棲息,自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系。
我是真心期許大家能吃到「好東西」,用農友們用心生產的好食材、廚師透過技藝認真做出的料理,除了美味之外,食物裡能帶著在地故事或摻了些文化的況味,進而讓一道菜的誕生,使所有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變得更有自信,對生活的這塊土地感到驕傲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