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走入社區!「名所考現學.臺北色」 找尋當代城市代表色彩
此項計劃最終目的不僅是找到文化五色,而是能發現更多色彩,激發人們對於臺北文化色彩的想像與憧憬,珍視在地文化的特色與價值。
此項計劃最終目的不僅是找到文化五色,而是能發現更多色彩,激發人們對於臺北文化色彩的想像與憧憬,珍視在地文化的特色與價值。
我隨著果菜市場從黃昏拍到隔日早晨,當多數人還在熟眠中,這裡正熱鬧,熄燈結束工作時,臺北的一天又開始了。
對你而言,「美」是什麼呢?長久以來,大家都在尋找美的定義,但也許你沒發現,在日常生活裡,充滿著美的事物,在A8 藝文中心的〈玩美元素— 重複×秩序〉特展,由七位藝術家及學者共同參與,將「重複的秩序性」帶入各自的創作中,讓更多人感受美的核心元素。
記得那天抵達竹山菸葉廠的時間是午後,在參拜完紫南宮、進食了北港香菇肉羹之後,身心都滿足舒暢之時,沉穩木屋恰好遮蔽開始西移的陽光,微風輕輕拂過髮梢,而我彷彿已置身在寧靜的世界中心。
即便這裡沒有遍地的超商、沒有通達四方的交通,隨著四季更迭的山巒景緻,更值得靜心體會。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有畫面的,但可以讓你瞬間回到某個時刻,像是氣味,或是音樂。
看看表演、聽聽音樂、爬爬山,這或許也是市民們,第一次認真從早到晚,甚至爬上美術館,看見城市不同的風景,重新認識這熟悉又陌生的臺南。
在讀《82年生的金智英》時,簡直被嚇壞了。驚嘆於作者清晰、細膩的鋪陳功力,好似她握著一把強力無敵吸塵器,故事中的每個細節都像縫隙中的塵蟎──被好好地吸附、且收服起來了。因著閱讀的愉悅感到通體舒暢又不可思議的同時,更了不得的在於,每一個恍神間,我總分不清自己是在讀小說,還是凝視著現實。
大片的玻璃窗,窗外就是海邊豔陽與船隻,漁港最特別的是什麼?走過東部的幾個漁港,我發現是「角度」。堤防與山脈間的角度,堤防與堤防間因著地勢而起落的角度,以及人所在之處的觀看視角。
讀者在閱讀裡找到自己,作者則在書寫中與自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