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察室|書店】走進臺北青田巷弄 把時間停留在旅人書房的角落
初抵臺的時候在淡水「有河Book」找到一本薄薄的書店地圖,裡面介紹了全臺灣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之後誤打誤撞看了侯季然導演拍的《書店裡的影像詩》,一看發現是40家特色臺灣獨立書
初抵臺的時候在淡水「有河Book」找到一本薄薄的書店地圖,裡面介紹了全臺灣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之後誤打誤撞看了侯季然導演拍的《書店裡的影像詩》,一看發現是40家特色臺灣獨立書
平民美食一定只能是路邊攤或隱身菜市場裡?甚至必須冒著拉肚子的風險才能品嘗?很多旅人將這種論調奉為圭臬,彷彿越是這樣吃,越能突顯自己吃得「在地化」?然而在南美洲一路走一路吃,
2016年五月底才隆重開幕的「啜飲室Lab」,顧名思義,除了提供試飲以及販售自家製的精釀啤酒,還是座不折不扣的釀酒工廠。儘管早已知道在臺北市區裡有兩家門市,仍
半年來,我參與收集每期的行事曆資訊,跟了幾場採訪。時常被師長們關心的是,實習之後有沒有對這個工作或公司幻滅? 我的答案總是:「沒有」,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工作,也很喜歡小日子。 第一次看見小
因為對紙本有著偏執的熱愛,所以大四上主動向小日子申請實習。 跟同年的實習生
申請到小日子實習是夢想成真。 從2012年開始關注小日子,大學出國後也購買小日子電子版,在國外,讀著小日子讓我有回家的感覺。實習期間,小日子的前輩也和雜誌一樣總是給我「家」的溫暖。每個人不但和善有趣,
我愛老東西勝過新玩意,老物件設計簡單、工法實在,就像誠懇的老朋友信得過且靠得住。日常讀寫書畫時,不離手的文房具更是老的好。朋友知道我的堅持,建議我去逛文具店「大人小學」,保證我會感到樂不
轉眼之間,由身兼作曲家、演奏家、藝術家等多重身分的小瀨村晶,所主導的日常音樂廠牌「Schole」在明年就要滿10年了,現在的小瀬村晶對我與樂迷來說,已經不是初期只是個音樂人
口述=林淵源(林淵源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20年資歷,作品曾入圍住宅建築獎,代表作有新竹寶山鄉THOUSE等。 撰文=劉繼珩 攝影=林淵源 1989年4月29日,
Cover Story Painting, Posters & Photography in Living Space 口述=Joey(自然醒咖啡公寓店長) 對「老」東西特別有感覺的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