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Candle|藏身民生社區玩出新點子 酷玩兄弟的蠟燭實驗室
民生社區的一處尋常巷弄走到底,Eye Candle工作室就是我們的蠟燭實驗室。創作造型蠟燭的過程,是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學問,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我是學雕塑的,哥哥凱元擅長平面包裝和廣告設計,最初我們想設計出結合立體造型又貼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手工肥皂、棒棒糖到造型蠟燭,因為覺得對於吃和用在身上的東西並不擅長,所以最後很務實地用刪去法做出決定。
民生社區的一處尋常巷弄走到底,Eye Candle工作室就是我們的蠟燭實驗室。創作造型蠟燭的過程,是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學問,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我是學雕塑的,哥哥凱元擅長平面包裝和廣告設計,最初我們想設計出結合立體造型又貼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手工肥皂、棒棒糖到造型蠟燭,因為覺得對於吃和用在身上的東西並不擅長,所以最後很務實地用刪去法做出決定。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口述=阿威 大學念建築,與夢夢為皮革品牌「Crossing Divide」工作夥伴。兩人的處女座性格表現在品牌形象與產品細節的
「金繼」又叫金繕,是一種漆藝技法。將生漆黏合器皿碎片,表面再敷以金粉或銀粉。對我來說,它不只是陶瓷修復,更是一種讓美麗再生的創作。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口述=江珮嘉 1989 年出生,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畢。2013 年就讀研究所二年級時和同學集資,自創品牌「
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口述=小麗 臺東長濱鄉寧埔村在地人。在臺中定居30 年後重回家鄉,以料理與朋友分享的過程中,發展出無菜單私廚「小麗廚房」。 撰文.攝影=Eli
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口述=林峻寬 曾就讀清大通訊工程博士班,現經營私廚「寬廚 Kuan’s Pantry」及「小墊子咖啡」,結合中西元素做出實驗料理。
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口述=Ian&Sabine 分別出生自澳洲及臺北的兩人,過去皆為旅行美食線的資深記者,相當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現在搬到花蓮。 撰文.攝影
一間民宿 九份山下的背包客棧 撰文.攝影=葉思吟 文字工作者,因為愛登山、愛攝影,有幸走過許多簡單生活的小地方,替自己的足跡留下文字與影像的紀錄。 凌晨四點多,天微亮,夏日
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口述=劉莎麗 與先生Sam在泰國相戀,嫁到臺灣已有20年,原本不諳廚藝的莎麗,卻因為想念家鄉的媽媽味而開始做菜,一年多前決定開放自宅,分享泰國
小小的宅院私廚並非高檔餐廳,但做足細節則是「筑馨居」的料理精神,希望來上門吃飯的人,能把這裡當成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