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風景:新竹北埔篇
以米香尋訪舊食路
在曾經輝煌的山城客庄
文 陳萬成 攝 林家賢

陳萬成 書店老闆,因為找尋一隻流浪狗的機緣,與妻子高美玉(左)一同移居到北埔。2018年開設藍鵲書房,成為在地第一間獨立書店。時常舉辦藝文講座與走讀活動,儼然成為當地著名的藝文交流所在。
山城北埔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庄,村民依循節氣過生活。北埔老街上有國定古蹟、縣定古蹟和數座歷史建物,訴說自清領、日治至民國的精彩人文歷史。老街區匯聚了上百家的美食小吃,真的要吃一遍,可能一個月都吃不完。
有的只賣早點,清晨五點開賣,早上八點不到就賣完了。沒有店名,卻是許多在地人三代都吃的早餐。有的只在假日開賣,晚了,下週請早。
或許是傳統客家聚落,長青不墜的美食大半以客家料理為主,以米做成各式各樣的成品,如粄條、米粉、水粄、九層糕、菜包、芋頭粄,移居北埔多年,最棒的是,早晚三餐,都可以嘗到各式客家美食。
吃出功力䌕氣滿滿的肉絲蛋炒飯
蛋炒飯許多人會做,但是要做出令人嚐過餘韻猶存的蛋炒飯就不容易。
一等香的「炒」類品項堪稱一絕。最常點的是基本經典款「肉絲蛋炒飯」。主廚(通常是老闆本人掌廚)動作俐落,在爐灶前以鍋鏟當指揮棒哐啷哐啷如序曲般,戛然而止就端出熱騰騰的炒飯。油亮金黃的炒飯粒粒分明,參雜著肉絲、黃澄澄的蛋末、黑色的木耳、紅蘿蔔,佐以些許料理過的洋蔥,再加上少許青蔥,根本就是東方美人茶的炒飯版,色香味俱全。扒一口入嘴,恰如其分的香氣和鑊氣充滿整個味蕾。


再點一份令人懷念的「肉散湯」,碎肉、白菜加上少許的薑絲和蔥,清甜湯頭真是平價的高級享受。

一等香麵食館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中山路44號 ★★★★★ 肉絲蛋炒飯、肉散湯
一碗湯粄條吃盡客家絶美滋味
粄條是客家庄很重要的特色食材,無論是湯的、乾的或是炒的都各有風味,絕對稱得上是客家人的常民美食。有「臺灣現代陶藝之父」稱譽的邱煥堂老師,多年前曾經在新竹縣文化局展出以「粄條」為主題的一系列創意陶藝,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北部傳統的粄條是以在來米的純米漿製成,口感鮮嫩Q彈容易嚼斷。「邱家粄條」傳承自上一代的料理精神,湯粄條的湯底是以豬大骨或豬肉熬煮的高湯,不時的要將湯鍋表面的肉沫撈除。湯粄條內的粄條份量與高湯的比例恰當,碗底有豆芽菜,上面舖上幾片肉絲,拌上香菜和少許的油蔥,條條分明,不拖泥帶水,香氣十足。最欣賞的是邱家粄條的高湯,清澈鮮甜,總是要簌簌地喝到碗底。再上一盤鮮嫩多汁的肝連肉就是絕配了。

邱家粄條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南興街100號 ★★★★★ 湯粄條、肝連肉
傳承阿嬤手藝的蘿蔔絲菜包
常說味蕾記憶,其實嗅覺的氣味才是打開心中深處的情感鑰匙。「感官之旅」一書的作者黛安•艾克曼在書中寫到:「氣味就像威力強大的地雷般,隱藏在歲月和經驗之下,在我們的記憶中安靜的爆炸,回憶就立即爆發,而複雜的幻影也由深處浮顯。」
可不是嗎,當我咬一口鄒記菜包時,新鮮白蘿蔔的菜頭香,瞬間時光倒轉,重返小時候住在鄉下,一大清早就從窗外飄來鄰居做水粄的氤氳,尤其菜包的菜頭香,彷如氣味的鬧鐘,喚起一天的開始。


鄒記菜包無論是新鮮的白蘿蔔菜頭包,或是乾蘿蔔絲的艾草包,就有這股魔力,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鄒記菜包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中正路49號 ★★★★★白蘿蔔菜頭包、艾草紅豆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