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是種姿態
蒐集凝煉時間的寶藏
讓愛好適得其所
┃ 張世銀 ┃
跳脫生活的循環
沉浸滿屋的喜歡
仔細排列的好看
找回自我的時光

張世銀 咖啡店「磨子Mill」店主,和夥伴傑利(圖右)一起開業,店面歷經三度遷址,目前落腳於緊鄰大自然的臺北外雙溪。喜歡在店休日拜訪風格突出的咖啡店、古董家具行和市集,與同好互相交流,累積出獨到的美感。
我和傑利一起經營「磨子Mill」快要十年了,開店一直是我們生活中最優先的事,身為餐飲業者,超長的工時就是我們的日常,能走到現在,即便經營的形式改變很多,很慶幸這間店依然是我們喜歡的樣子。


開業初期,我們各自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只在店裡和家裡來回移動,說是「回家」,其實只是回去短暫睡覺而已,對居住的品質毫不關心,也不曾給自己好好休息的時間,每天睜眼起床就開始上班,彷彿從來沒有下班過。三年前,我們決定都從家裡搬出來,租下一間空屋,要一起創造在工作之外讓身心放鬆的居所。
家裡的每件傢俱都以張世銀的喜好挑選,包含傑利的房間,
編輯感到不可思議,傑利笑說:「有人幫你買好也是滿方便的。」
擺進我年輕時在新北福和橋下蒐集的老物,那裡的跳蚤市場真的什麼東西都有,能飽覽不同年代和國家的設計風格,即使生產時間已久,材質和零件都還相當耐用,讓我對古董一見鐘情,從此對普遍便宜但毫無美感和做工的新品失去興趣。
後來也到不同的古董家具店物色喜歡的桌子、椅子、燈具,我對物件本身的歷史背景研究不深,但很喜歡聽老闆轉述每個物件的來由,想像它過去在其他人家生活的樣子,讚嘆老物的歷久不衰。
張世銀每天都會讓所有物件維持在「完美的狀態」,讓傑利不太敢帶朋友回家,也不會亂碰東西。(會被罵)
沒有養花習慣的張世銀,唯獨為沒有同住的女友讓出了一方空間,
任女友擺進珍愛的花器和植物,是他在家中唯一為他人妥協的角落。
張世銀看中許多麥當勞早期的兒童玩具,和電影《E.T.外星人》的娃娃。
我對鏡子、燈和椅子特別難以抗拒,它們都是「一生只要有一個,就能用很久」的家具,好看的款式產量稀少,錯過就很難再遇到,像是門口的穿衣鏡,是臺灣生產的塑膠浴室鏡,半透明的外殼讓我很著迷,陸陸續續蒐集了三個。
搬進這個家之後,張世銀從太空時代風格的大家具開始入手,
陸續擺滿地面的空間,轉而添購喜歡的小物件。
我喜歡能和我一起生活的物件,所以這裡幾乎看不到純粹的藝術品或展示物,我家現在共有五面鏡子、十多盞燈和超過四十張的椅子,數量乍聽很不尋常,但大部分平常都有在使用。因為家裡後面是平面停車場,自然採光非常飽滿,室內不需要大燈,立燈就會在各處派上用場,而鏡子則散見於門口、房間和浴室等等角落。唯有我最鍾愛的椅子大大打破這個原則,數量累積到得騰出一間專門的房間才放得下。

畢竟收藏太多東西,即使室友傑利是我的工作夥伴兼摯友,也常難以忍受,不免會為此爭論,這些物品讓人惶恐於搬家的難題,但我們租屋的初衷,便是希望能打造有生活感的空間,捨去昂貴的精緻裝潢,被自己喜歡的獨特物品包圍,即使一天只待一、兩個小時,也能享受難得的私人時間,認真滋養自己、投入熱愛的興趣,持續為生命加注新的元素,即使感受到負擔,對我來說卻是充滿幸福的負荷。●
傑利覺得張世銀的房間很美、很整齊,但不實用(開玩笑的),常常被迫要幫忙把家具從一樓搬上來,一直叫他不要再買了!
口述 張世銀
文 廣子
攝 林家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