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好好生活
咖啡店遊牧
┃ 陳雪 ┃
年輕時,度過一段與女友一起流浪的生活。我們總是在搬家,她有一輛車,四隻狗,她力氣很大,搬家對她來說是小事一樁,我那時大部分的東西都在爸媽老家,帶著一小包行李跟著女友四處浪蕩,在各地夜市跟菜市場賣衣服,那時我剛出書,有一個專欄的邀約,每周我都得到處找地方寫稿子,那是我人生裡最頻繁出入咖啡店的時刻。
有時是在賣衣服的黃昏市場邊,社區大樓底下一家小咖啡店,座位不多,老闆綁著小馬尾的髮型很酷,我都是坐在騎樓的座位,因為這樣一邊寫稿,一邊還看得到對面我們的攤位,我都是挑生意冷清的時候去,快快寫一兩個小時,倘若遇到下雨或者客人突然變多,我還來得及趕回去幫忙。
有時是去自助洗衣店洗衣服,等候的時間就去咖啡店,當時我們住在東海大學附近,女友開車載我去藝術街的自助洗衣,我就在附近找間咖啡店寫稿子,有一家我常去的店,很寬敞,每個角落都有不一樣的風格,我最喜歡鄰街的那個位置,四人座,我把稿子鋪開,就可以寫兩個小時,那時藝術街還很熱鬧,街邊常見有街頭藝術表演,我有幾個朋友住在附近,有時我寫著寫著,會看見朋友走過去。朋友是搞藝術的,穿著也很藝術。
當時我已經出書,卻沒有作家的自覺,有一次服務生看見我在寫作,問我寫些什麼,我不知如何解釋,只好說,寫學校作業。
記憶裡還有一家咖啡店很奇妙,店鋪有兩層樓,一樓是咖啡店,二樓則是服飾店,老闆娘喜歡聽歌劇,總是一邊跟著音樂哼歌,一邊跟客人聊天,二樓的衣服都是她從國外帶進來的,林林總總,很多誇張而華麗的衣服,都很有老闆娘的風格,當時我很窮,試穿了半天,也買不下手,老闆娘也不生氣,還是很開心地哼著歌劇,一邊跟我聊天。
到臺北後,因為跟作家朋友聚會才會去咖啡店,我們挑的都是僻靜的咖啡店,有一家店有個後花園,玻璃門一關,就變成獨立的空間,當時大家都抽菸,一聊天就說個不停,最高紀錄就是在後花園裡聊到了凌晨四點鐘。
還有一家店,也很奇妙,老闆娘自己會做蛋糕,性格很豪邁,店裡的食物也滿好吃的,他們的風格是古典華麗風,座位總是高大的皮沙發,坐下去好像可以把人包覆起來,我們一行人六、七個,就佔了兩張桌,好客的朋友每次都點了滿滿一桌蛋糕跟飲料,搭配著我們七嘴八舌的故事,也是一談就到深夜。那家店我們去了好幾年,直到朋友因為各種緣故散盡了,有一次我經過那附近,發現店鋪也收攤了。
後來的我,都是因為各種採訪邀約才去咖啡店,因此也見識了各式各樣時下最流行的店,這些店都很有特色,不管是復古風,或是文青店,或者是網美打卡風,感覺連坐在裡面的客人都像一個風景似地,我們每次去的店都不一樣,好像連我也想遍覽臺北的特色咖啡店。
最後我最常去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家的餐桌,我早就不喝咖啡了,可是只要阿早跟我在一起,假日的午後,睡得飽飽的,慢條斯理地起床,阿早做早午餐,我們一起用餐,她總是會煮一杯咖啡,我們在餐桌上閒聊,貓咪懶洋洋地跳上桌,陪著我們一起吃東西。貓咪走過去聞阿早的咖啡杯,然後做出埋沙的動作,一直滑動牠的前腳,我們就會笑牠。
「不要再聞了,你不喜歡咖啡。」
阿早按下手機撥放音樂,藍芽喇叭悠然發出樂聲,貓咪就安靜下來。
霎那間,我們家就變成了讓我最放鬆的咖啡店了。●
⇀ 陳雪
臺中人,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著有短篇小說集《惡女書》、《蝴蝶》;長篇小說《摩天大樓》、《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與伴侶早餐人一同在臺北討生活,「阿早」是大家熟悉的稱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