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眷村時代的生活樣貌
人才是創造空間的主體
文 HaoHao Lin 攝 Rafael Wu
┃ 軍旅舍 ┃

其實軍旅舍的空間很有趣。它切合著臺灣的歷史脈絡,結合了不同時代的建築特色,有日式的木造主屋,也有國民政府時期的眷村式的擴建部分,最終巧妙地兜合在一塊,從房內的高低落差、裝飾牆面和窗戶的開口擺向,都能窺見當初居住者在各自時代的居住需求。
軍旅舍是由兩棟屋子接連而成,為呼應當初政府「以住代護」的文化政策,在設計上儘可能地去保留原有的格局與外觀,也認為眷村時期一棟房舍有多戶人家共住的型態,很符合當今旅宿空間強調交流的特質。為了體現這點,軍旅舍其實留有大片的公共空間:客廳、遊戲間、廚房還有能讓人沐浴在陽光裡的緣廊及草地,一方面想讓來者能夠體驗到曾經眷村居民的生活樣態,也希望老建築在時間流轉下依舊獨有的魅力能被再次看見。


「回歸居住的人」是我在空間設計上追求的態度,也是在軍旅舍中最希望呈現的。要讓大家知道說一個八、九十年的房子,可以被好好整理繼續活用,儘管事物終究會老化,但裁掉重建也並非面對老建築唯一解,就如同我們團隊(R&D Inc.)名字中所想強調的概念——重複使用(renovation),透過設計上的協助來幫助老空間擁有符合當代生活一定的舒適性,也賦予新的使用可能。
或許很多人來到軍旅舍住的時候,會覺得跟大家所想像的眷村樣貌不全然相等,但對我們來說,真正在營造空間的是人,人的來往讓空間產生變化,所以當曾經眷屬離開時,這個空間還真的是眷村嗎?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在這棟屋舍裡所創造出獨有的風貌,才是我們認為比較正常的狀態。
來眷村住一晚,是軍旅舍當初所提倡的體驗,很多小朋友會驚訝木造地板居然踩了會有聲音,也有人對在室外的廁所、下雨時沿著屋簷落下的雨滴感到新奇,這些都已成城市生活裡難得的體驗,也是人與建築的互動中,在我心中最珍貴的片刻。●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建業新村41 號
FB:軍旅舍goonnight hos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