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杯承載信念的咖啡
吸引旅人造訪這座守望家鄉的燈塔


 HaoHao Lin   Rafael Wu


┃ Shoreline Coffee & Roaster 海岸線咖啡 – 燈塔店 ┃


阿沁 本名陳為璿,旗津中洲人。因為家裡從事漁業相關,被家中長輩以沁取作小名,以求家裡海事順利。現在阿沁笑說,沖咖啡也是用水用心的工作。回過頭來,這個名字就像冥冥注定般保佑著他。

一切都是從接到一通電話開始——。
當初受到棧貳庫與雄本老屋的邀請,希望旗津在地的青年或品牌能夠進駐甫剛整修好的燈塔空間。那時我才剛把旗津中洲的柑仔店(海岸線咖啡一店)開起來,當電話突然來時,自己顯得有些受寵若驚,但心底卻沒有疑惑或猶疑,一口答應接下。


燈塔店所在之處是旗津的旗后區,而我出生的家位在旗津的中洲,從前是聚集造船廠的工業區域,如今因為旗津漁業的產業轉移與夕陽化,逝去的、外移的,讓中洲一帶的人煙更顯沒落。從高雄餐飲大學畢業後我也成了那個離開家鄉的人,在臺北餐飲圈兜了一圈後,發覺自己的最愛其實是咖啡,因而選擇與朋友在台北創業,一待又是五年過去。當然過程中也被希望能夠回旗津幫忙家裡的生意,是直到看見爸爸年紀大了,無法負荷持續高勞力的工作,我才決心,好,該回旗津了。


想繼續做咖啡的心並沒有因為返鄉而被消磨,反倒看上了以前阿公在中洲留下來的柑仔店空間,覺得蠻可愛的,也覺得旗津在地的文化和歷史,是適合透過咖啡店這樣的媒介去承載和傳遞的,於是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去整理那個空間,並順利把店開了起來。當初在中洲開咖啡店也隱含自己另一個小小的想法,就是想讓外人認識旗津不再只從老街和沙灘,而是能夠從一個能靜靜地看著這座小鎮風景的空間為起點——從一間咖啡店出發。




那時候還不曉得這樣回鄉開店的過程可以被稱做是地方創生。是直到中山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的老師和團隊來跟我接洽,我才意識到,噢,原來像我這樣回鄉的人,從開一間咖啡館開始也能為家鄉貢獻點什麼。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和旗津的海景相遇是燈塔店的主打:重新設計過的LOGO、店窗上的標準字還有白與鐵灰相襯的外觀配色等,都是和設計團隊雄本老屋與棧貳庫討論後內心理想的樣貌,咖啡空間完美地嵌在旗津的山丘一角,從日光、夕照到夜景,能靜靜地看著天色悠然轉變,每個時段都有其迷人之處。


在旗津若是真正的海口人,以往在天未亮的清晨就會醒來出海捕魚,可以看到一艘艘的船從內灣駛出迎向大海。從小在海口邊長大的我,親眼見證了捕魚的人、造船的人逐漸消失的時代變遷。如今的我,能夠站在這座曾經庇佑或指引海口人的燈塔上,用自己的方式,吸引更多人走入旗津、走上燈塔,認識到這片美麗且豢養著我的大海、我的家鄉。●



Shoreline Coffee & Roaster 海岸線咖啡 – 燈塔店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下巷34號
FB:Shoreline Coffee & Roaster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