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自虐又幸福
做雜誌的時光河流
一種信念 編輯的痛苦與快樂

文、攝 Gill Li
作為雜誌編輯的時間時常是非常恍惚的,編輯的工作是機動又充滿不確定性,日子不能裁切成等分分配,必須在零碎且又壓縮的時間內梳理思緒產出文字,一個月又一個月,不知不覺出刊的雜誌就已在桌上堆成厚厚一疊。
在小日子工作的日子尤其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因為雜誌需要寄送到海外,全世界都得同步在一號上架,我們跟其他的月刊相比,又少了更多作業時間,時常是企畫一出來,一兩個禮拜就要截稿了,編輯部常在月初仰天長嘆:也太趕了吧!月底又看著自己竭盡所能完成的雜誌,對視而笑。
如果時程順利的話會是這樣子的:一週約訪安排攝影與場地,一週採訪寫稿,一週排版校稿,但是老天當然不會讓我們每個月都這麼好過,這兩年多來遇過攝影師採訪當天消失、藝人答應受訪後突然反悔、專欄作家打樣當天還沒交稿、在截稿日三天前還沒敲到受訪者、被拒訪超過三人以上、送印後發現版位跑掉,由於時間太緊湊,耽誤任何一個小環節,編輯都有折壽的可能。每天都像打電動,經歷一波波破關斬將,看似歲月靜好的《小日子》才得以順利送到讀者手中。
我是在離開後,才深刻感受到時間的粗礪,原來一個禮拜有這麼長,不用思考報導切角的看展,沒有時間壓力地去上空中瑜伽,平日到海邊踏浪看海,我最享受的是早上起來逛早市,下午花很多時間熬湯,夜幕低垂後跟家人坐下來好好吃飯。愜意的日子過了一陣子,再回到工作的常軌上,業主偶爾要求不合理工作時間,起初常會質疑,要出產好的作品不就需要時間醞釀?但只要想起,啊,不久之前,我跟夥伴們也常跟死線賽跑,氣喘吁吁,現在在同個城市裡的那些人,應該也正為了雜誌燃燒自己吧,便又寬心了一些。
我常認為像自己這樣平庸的人,是因為有了這些熱血的夥伴,還有市面上不斷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雜誌企劃,推進著自己。小日子一代又一代的編輯一定跟我一樣,有過令人發狂的截稿期,在靈感枯竭的時候以為世界天崩地裂,但又在過程中感受到他人生活真切的幸福,在出刊後感謝沒有放棄的自己,因為雜誌對編輯而言,是種信念。想起來,真是自虐又心滿意足的一段日子,痛苦跟快樂交織著。
祝小日子生日快樂,不知道許願了沒,我先許一個紙本不能亡,沒有人會反對吧?●
Gill Li 前小日子主編,自由文字工作者。家有兩隻虎斑貓,名為虎來、虎鬧。喜歡上早市買菜,傍晚煮飯,吃飯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因為我是金牛座。
延伸閱讀
► 各期雜誌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