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的力量
做好一件事做好一本雜誌
一種告白 文字是我們的武器

文 駱亭伶 攝 韓承燁
「你們真的好文青喔。」結束半天海邊拍攝的採訪之後,驅車回臺北,一起在後座的受訪者突然拋出一句話。「文青?!」還來不及思考,已經聽到自己解釋:「可能是我們會問你最近在看什麼書?第一次決定要當演員是何時?而不是關心你是不是正在跟某某某交往⋯⋯」最後一句話是悄悄在心裡說的。
「真好,我喜歡。」一股暖流瞬間在車上迴盪開來,我們相識而笑,北海岸的斜陽照進了車窗裡。在小日子將近五年的時間,常聽到類似的告白,有受訪者、公關行銷大叔、實習生,不是「這是一本好雜誌的理性讚美,而是以一種略為激動的口吻說出:「我好喜歡小日子!」
我知道喜歡的力量很大。總覺得把喜歡的事物,變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過程就是一種創作。在小日子的每一場採訪,我把自己當偵探,努力挖掘創作者的靈感來源,和日常養分的蛛絲馬跡⋯⋯因為做喜歡的事情,心理上幸福,要持續卻絕對不輕鬆,必須要找到精神上的支援系統。
「除了喝咖啡,寫作時我也會吃口香糖,我曾經聽過,嚼口香糖可連動到腦部的骨頭,有助思考。同時進行三個作品,為了要讓寫作的情境氛圍連貫,我分別以三種口味來代表,藉由味覺喚起記憶,順利地在不同的寫作狀態進出。」
說這段話的是寫出小說《告白》的湊佳苗。2017 年她來臺北宣傳新書,樸素親切的她,利用被人看輕挑起的情緒,讓自己從主婦變成作家,成為人生最大的反轉。臨別前她特別想要傳達給女性讀者,「即便被甩了,請不要輸給心中的憤怒,善用憤怒的力量,可以寫出很棒的作品。」
不只是玩音樂或拍電影,開一家店、煮一道菜亦是創作。我想起在水源市場裡,師傅拿著已經變彎的炒飯杓說,在飯店穿著西裝、吹著冷氣,反而令他不踏實,寧願用一盤盤的炒飯,為客人儲備前進的力氣。談論喜愛的事物,沉浸於熱情,是人最有神采的時刻,即使是素人,在雜誌裡也總是能留下美好的影像。(當然神隊友攝影師群亦功不可沒)
這一切就像吉本芭娜娜所言,唱歌或跳舞,是將歷經辛苦無趣的練習所得的技能或自信加以濃縮,並在瞬間讓觀眾見識奇蹟、獲得力量的藝術。就和寫小說一樣。「我以文字為武器,她們以舞蹈為武器,為世界帶來和平。」
我相信喜歡一件事,做好一本雜誌也具有同樣的力量。恭喜小日子,繼續下一個十年。●
駱亭伶 前小日子副總編輯,文字工作者。採訪是忠實聆聽,寫稿是角色扮演,帶狗狗散步是每天的日常,截稿時會特別想打掃和燉一鍋湯。
延伸閱讀
► 各期雜誌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