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3 Timeless Gift
人類遺忘的生命軌跡
都被器物銘刻記憶
文 Peas Lin 攝 Rafael Wu
┃ Hiplease Antique ┃

距離我自己買下第一件古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這十幾年間持續收著不同的物件,許多細節都變得模糊,但我第一樣古器物是工作桌上面這盞水晶燈,我總覺得每個人都會有一件東西,是從小就很渴望的。那時候剛換了房子,一直掛念著自己想擁有水晶燈,在臺南一間老夫婦經營的店面看到了這盞煙灰色的,即使從未刻意清潔擦拭,仍呈現著晶瑩剔透的光澤,那是我對古器物產生的第一印象,被精心打造製作細膩的物件,任憑時間長河如何沖刷磨損,也不會被剝奪它的美麗,反而是增添韻味。


喜歡上古董家具之後,慢慢開始摸索、收集,那時候資訊不多,先從《1000 LIGHTS》、《1000 CHAIRS》這種書認識經典家具還有年份、作者,然後半夜在 eBay 上跟各國的網友競標,有時是一眼就看中這是哪個品牌在某個時期出的椅子,有時是一見鍾情買回來之後才知道是名貴作品,但常常遇上包裝不仔細,買到很有名的陶瓷燈卻碎成了三片這樣的問題,可是我們不喜歡過度修補物件,都是原件直接賣出,只有種特殊情況是我們很看重老補的物件,收過銅製的軍用水壺,因為銅較軟,多次撞擊後會漏水,所以水壺上就以魚鱗補的方式厚厚添上錫片,補好後的水壺又能再用幾十年,以前人生活節儉,持著惜物之心一用再用,這種老補器物不常遇見,我們就很迷戀。




早期買六、七○年代的家具,翻過來都會有生產國、製造公司的註記,將那些記號背起來之後,就能以此在跳蚤市場尋寶,接著就會認識越來越多名家,再來追尋起他的其他造物,我們先從知名的物件入手,接著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古物,不是所有的物件都會變成所謂的古器物,不僅是外表上要形成許多人在意的皮殼[mfn referencenumber=”▾”]專指古物表面因長期使用形成的一層光澤,又稱「包漿」,日語則說是「手澤」。[/mfn],對我來說還必然要有著故事性以及趣味性,才會收入,這些沒有明確軌跡可以依循的道具,有時候賣家會告訴你,也有時他會提供錯誤的資訊,要自己去尋找手上這件東西的歷史痕跡,我手邊有個銅具乍看像是洋房上會有的敲門扣,可是卻有大大小小的弧形,研究之後才發現是過去用來壓製軟木栓的工具。



經營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我們收購的器物越來越精挑細選,多數物件都是有雙重的意義才會被我選中,順著買入的器物走進一個時代、一段生命,直到今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陳列的有些日本瓷器上,可以看見外國人的畫像,那就是當時明治維新,黑船入港,日本人看見這些阿兜仔留下的繪像;這裡還有許多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器具,當年他們在亞洲地區各地交易,先從雅加達購入棕櫚油,裝在俗稱荷蘭甕的陶甕中,到臺灣交換鹿皮,再到日本換成醬油或酒,在店裡既有荷蘭甕,也有印著 VOC 的日本瓷瓶,一段久遠貿易歷史的交流就這樣在器皿中聚攏。


以古物販售為職業這麼長的時間,總是有見到同個老件好幾次都沒賣出去,心知這是個好東西,感到不捨就將它買回來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經驗的堆疊,知道什麼是好的,將它們帶回來調查背景、寫出來歷、好好拍照,就能為其找到一個愛它的人,讓這個物品去到真正合適的地方。身為老練的賣家,也許深厚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說明,取而代之的是有著能將古器物送往更好地方的自信。這是只屬於我們與老物之間,經過多年時光形成的緊密連結。●
┈┈┈┈┈┈┈┈┈┈┈┈┈┈┈┈┈┈┈┈┈┈┈
Cover story 113 Timeless Gift
Part 1 凝滯往日的痕跡 綻放新的生命
Part 2 有人使用、珍惜與照顧 是物的幸福
Part 3 尋覓、延續與愛惜 我想與它一直再一起
Part 4 如果有一天 與命定的物在其他地方邂逅了
SP 不曾有改的美麗 穿出另一種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