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3 Timeless Gift
在光陰烙下的印記之上
追憶過去美好年代
文 劉亞涵 攝 Kris Kang
┃ Homework Studio ┃

我年輕時候很愛看電影,尤其是王家衛、庫柏力克的作品,場景都很迷人,退伍後剛來臺北,只能住在一個月五千的破舊閣樓,那時剛看了《阿飛正傳》,梁朝偉也住在很窄的頂樓裡,對著鏡子梳著油頭,或許是種投射吧,即使屋子破爛,家具也都是撿來的,但若可以布置得像電影裡那樣的氛圍,生活似乎也就不再那麼侷促不適了。
幾年過去,房子愈搬愈大,多出來的空間又能讓我擺入更多老物,蒐羅的腳步也從臺北街邊走到了國外市集,直到有天終於滿到家裡放不下了,意識到自己需要一間倉庫,就是現在 Homework Studio 的前身,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室內設計工作室,才進一步將這裡整理成工作室兼古董選物店,歡迎喜愛古物的人們前來尋寶,也終於能將我對於古董家具的熱愛投入室內設計中,從布置自己的租屋處到為客戶布置他們的家。通常一個全新的空間都會需要時間磨合,慢慢染上生活的痕跡,但若物件一開始就是舊的,而且舊得很好看,就像是給最熟悉的理髮師剪髮,免去剪髮後的尷尬,有的是一種整理過的自然狀態,老器物之於空間就是這樣的舒適感。


其實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定要追求多老的物件,讓我著迷的是經典的設計。過去的家具從設計到製成成品,往往擁有更充裕的時間思考琢磨,因此不論設計、材質和形態都比現代工業漂亮精緻許多,時間也一再證明這一點,即使是最近不太流行的設計,過陣子可能又再度變得炙手可熱,時間的老化在這些物件身上好像不太受用,反而為之疊加上無可替代的生命力。



至今收入的老件大多是生活空間裡自己實際會想使用的東西,像是老的鏡櫃、窗戶把手、電鈴、黃銅開關,或是國外常見的立燈、壁燈或吊燈等等,有時候收進來的物件狀態不是很好,就試著摸索修復,從老件身上實驗學習,還原它的功能性,但外觀上看似不甚完美的氧化銅鏽或污垢,我不會將之清除,那都是曾被人們愛惜使用的印記,是只有時間才能孵化的美,看得懂的人就能理解。


常覺得愛惜老物應該都是念舊的人,我永遠記得小時候住在基隆和平島,那時整棟樓都是我們家的,樓上親戚因為都要外出捕魚,很長時間不在家,我就會跑去他們的房間偷看,記憶中的屋子帶著點霉味,被太陽過度曝曬得有點像廢墟,牆上海報早已氧化撕不下來了,還有一臺老收音機,常聽他們放一些臺語演歌,那些氣味跟感受鮮明又模糊地印在腦海裡。每當生活過的太過快速匆忙,就會常常回想起以前慢慢過日子的那些時光,也許就像電影《午夜・巴黎》裡說的,人們總會忍不住追尋過去的美好年代,我現在就非常懷念那些網路剛起步、手機還不能上網的日子,電話號碼不見就可能隨時失去聯繫,人與人的交往也顯得更加珍貴。

┈┈┈┈┈┈┈┈┈┈┈┈┈┈┈┈┈┈┈┈┈┈┈
Cover story 113 Timeless Gift
Part 1 凝滯往日的痕跡 綻放新的生命
Part 2 有人使用、珍惜與照顧 是物的幸福
Part 3 尋覓、延續與愛惜 我想與它一直再一起
Part 4 如果有一天 與命定的物在其他地方邂逅了
SP 不曾有改的美麗 穿出另一種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