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 101   ✎_

走路的仁





本月值星 許馨仁





前陣子編輯們聊到週末行程,我雀躍地分享我從住家徒步走到板橋,將近兩個小時,買了一盒農會出品的紅仁雞蛋。她們對我的行徑非常不解,我可以體會,臺北到板橋沒有直接相連的道路,中途必須穿過光復大橋,一個人逆著風、壓低帽子走在橋上,身後汽車一輛輛高速呼嘯而過,橋身微微顫動,當下心裡感到一陣荒謬,但我沒忘記網友提醒,過橋時要面帶微笑,否則行經的駕駛看我獨自逗留,可能會慌張報警。

說起自己橫跨臺北各區的徒步小旅行,身旁人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妳心情不好嗎?」不是,就是心情太好才這麼走的,我喜歡走路,走路是最低門檻的運動,只要踏出第一步,身體和大地就會齊心支撐你接下來的每一步,不知不覺持續前進著。

某次聚餐,在臺北小巨蛋站和朋友揮手告別後,我抱著幾乎撐破牛仔褲頭的肚子,身體微彎,往家的方向緩慢移動,想多消化一會兒再上車,沒想到就接著往南京復興、松江南京、中山、北門一站接一站走回住家小南門。身軀從側面看會是歷史課本裡的人類進化圖,猿人漸漸挺直為現代人的過程。關上家門的剎那通體舒暢,想起幼時拆掉輔助輪坐上兩輪腳踏車,公園裡奔馳傲視眾生的成就感,靠雙腳走過平時搭車才能抵達的距離,也像得到某種超能力。此後儘管捷運公車便利,我試著走遍整座城市,漸漸梳理出街道的順序,腦海裡臺北地圖不再是紅綠藍黃交錯的捷運線,而是真實街景,一區區解鎖點亮。

家附近有條小巷,兩側是少見的軍用品攤販聚集處,小小路口擠滿老舊電器行,外頭還擺著早期厚方塊狀的電視。每每經過巷口,塑膠椅上總坐著一位老爺爺,身穿白背心、雙眼輕閉,自顧自愜意扇著風。大學離開臺北,曾經間隔一個月才回到家,有天再次晃悠到巷口,塑膠椅仍在,爺爺慈祥的笑臉卻已被收進靈堂照片裡。我們不曾說上半句話,不知道對方有著什麼樣的經歷,僅是因為走路,不經意走進陌生人的故事裡,在爺爺離去後留下的生命碎片中,我抓住了微小的一角。

谷口治郎在《走路的人》中提到:「人和動物原本都是安靜的生物。」把腦袋放空沉靜下來,就會重新遇見某個遺忘已久的重要事物、明白在城市某處正以不同頻率步伐運作著。在氣溫舒適的早晨或下過雨的午後,我還是時常穿上布鞋,手機留在房裡,漫無目的地出門,全身力氣依附在腳掌,碰上紅燈就轉彎,綠燈直行,像一場街區闖關遊戲,看看它這次能帶我去到什麼地方。●





圖左:意外走進一條充滿古早內衣店的小巷,轉角的良友內衣牆上還有兩位懷舊泛黃的睡衣女郎。
圖右:靠近鬧區的公寓鐵門外貼著「請勿停車」,但門口卻總是堆滿各式木桌椅、塑膠籃。





許馨仁 小日子編輯, 雙魚座 A 型,育有一龜一犬。深信能端出濕潤濃郁的玉米起司蛋餅才是間合格早餐店,最近每日都在汗水中等待冬天的到來。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