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00 Let’s Breakfast
── 吃早餐的日子 ──
為了早飯每天準時起床
再累再苦都能被療癒
┃ 宋欣穎 ┃

宋欣穎 臺灣電影導演,2017 年執導的動畫電影《幸福路上》拿下動畫界最具指標的東京國際動畫節的最佳長片,為臺灣第一人。天生吃貨,早上想著中餐,下午思考晚餐,睡前就決定明天的早餐,去過無數的國家,吃過各樣的早餐,她在國外最懷念的是臺式炒麵,可惜小時候生活的街區,臺式早餐都已消失。
我從小就非常嗜吃,三餐都不能馬虎。小時候家裡並不富有,爸爸是勞動階層,清晨就出門做工,媽媽則會留下零錢叮囑我上學前要先吃飯。那個年代少有西式早餐店,我是住處樓下豆漿攤的常客,飯糰、燒餅配豆漿,有時會吃炒麵,攤上菱格紋狀沒有餡料的「蘋果麵包」就已是認知上西式早餐的全部了。
不同於午晚餐熱鬧歡騰,早餐是我一個人的私密時間,前一天晚上想好隔天要吃什麼,起床就特別有動力。大學在公館念書,附近很多咖啡廳,放輕輕的音樂,食物擺盤得漂漂亮亮,我開始嚮往這樣有點文藝風格的早餐,同學們睡到點名前一秒,而我卻常常一個人悠閒地晃到咖啡廳聽音樂,心想原來早餐還能這樣吃啊。

到京都念書的那年,日日都得吃早餐,時而自己煮,心情好就會到外面吃。放暑假期間,同學們各自安排,身為留學生的我要是不出門可能一天都沒說話,於是我天天都到咖啡廳報到,至少點餐還能說兩句日文。日本人早餐習慣在家裡吃,女主人準備白飯、熱湯、烤魚,關西人還會來碗納豆。早上出沒在咖啡廳的大都是穿戴整齊的老人,靜靜一人讀報喝咖啡,我猜想或許是長年來習慣獨自生活的人,大家維持著不失禮的距離,各據一方。
然而一生中無數頓的早餐,最令我難忘的是初到京都的那次,當年出國得匆忙,來不及與朋友一一道別, 遺憾的是,離開當天收到小說家好友袁哲生過世的消息。安頓好行李後的一個早上,提著自己做的三明治與咖啡來到鴨川,陽光照著我的哀傷,櫻花季已過,樹枝長著綠芽,川面水光粼粼,川邊風景撫慰了失去故友的蒼涼寂寞。

《幸福路上》讓我拿了很多國際影展獎項,也讓我的身體生病了。2018 年後因為作息不正常免疫力潰不成軍,我把生活慢下來,連早餐風格也有了極大的轉變。善變的我,以前每天總要吃不一樣的,去家裡附近到處踩點,尋覓與我味蕾合拍的味道;而現在的早晨,由慢跑回來的先生幫我烤奶油吐司,一顆蛋,一杯豆漿。他的個性跟我截然不同,當年我們從美國回臺灣,他因為腸胃不好開始奉行每天早上吃白飯、五色蔬菜,十年如一日。相處久了,生活習慣也越來越相近,現在每天吃他的吐司也幸福滿足。

餐桌上我們無所不談,分享每天的日常瑣事外,許 多人生重要的抉擇都是在吃飯時光決定的,當年《幸福路上》資金卡關,我對製作有很多猶豫,圈外人先生的鼓勵給了我前進的勇氣;一直都是兩人的小家庭,最近也在飯局間的討論中,決定領養一個孩子。46 歲了,到這個年紀常要面對許多艱難的選擇題,餐桌的某個意義,是有個信任的人,一起走過高峰低谷。
文 Gill Li
攝 Jimmy Yang
┈┈┈┈┈┈┈┈┈┈┈┈┈┈┈┈┈┈┈┈┈┈┈
Cover story 100 Let’s Breakfast
Part 1 吃早餐的小日子
Part 2 地方早餐有自己的玩法
Part 3 習以為常的平凡餐點暗藏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