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黛】越陳越香的海港記憶

北臺灣旅人日記 基隆外木山漁港

 張界聰

 黃小黛
臺灣散文作家。著有《大稻埕廚房——臺灣酒家菜系列》《七種民宿的旅行》《地方回憶錄》《散步阮台南》《家族記憶》等書,合著《LIMA 原住民女性傳統藝術》。文章散見:islife2013.blogspot.tw

 

 

 

 

 

 

 

 

 

行駛在公路,這條馬路,一旁是山崖,一旁是海。海岸沿線奇石密布,面向東方,夜景、海潮及日出日落,觸動人心。

基隆市在這邊有條遊客步道,這海濱已是基隆最長的天然海岸,從外木山漁港到大武崙漁港蔓延五公里,單面山懸崖林木蒼鬱,隔條馬路,便是海洋與遠方的基隆嶼,澳底小漁村的沙灘是這城市唯一的沙岸,無論何時都純樸而寧靜。

他說,這是外木山。兒時,他經常帶著妹妹在這裡晨泳。

遙遙望向海,想著各自的事情。十幾年前,也是他騎著摩托車載我到這裡。那時刻夕陽西下,數物渾身光芒,機車停靠在木柵欄旁,人的身體與車型拉出一條深長的陰影,依著機車我們不發一語,直到天漸涼,才緩緩相視一笑,安好車子,往岩礁走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些曾經說出口的張揚得意,與埋在心底的瘡疤,都會隨著年齡漸長而化為城府,只是打開與否。語言會化為文字,溢滿思想,往心裡的空洞而去,你會知道那個靈魂,現在的所在位置與清澈程度。那是在混沌中清明著的東西,它會隨著日夜悄悄地藏在心裡面。

 

 

 

 

 

 

 

 

年輕時越過千山萬水的人,都有雙沉靜的眼睛,適當時候會閉上,情願讓那些流順去,也不再撥撩自己。他們情願被無視,也提不起解釋自己的力氣。而這樣的人通常善解人意,能在妳洩氣時,停在身旁任妳解氣,會在妳沉沒時,陪妳靜靜地走一段。而當他告解時,總是譏嘲著自己。

那麼多年過去了,再次一起來到這個地方,礁石組合而成的自然泳池依然沒變,只是人多了,散漫的氣氛更足了。以前孤身的流浪漢,帶了一家人坐在水泥區,邊煮泡麵又烤肉,那漢子身上滿滿的刺青,越來越多以愛為名的印記,他胖了,臉上橫肉多了,對於情感的富足也飽滿了。孩子們穿條泳褲到處闖亂,小女孩的連身泳裙繞了荷葉邊,她笑嘻嘻地爬在漢子肩膀,像隻粉紅色的小蟲,挨在菜頭上。

駛著車,停在一方,海風吹來,眼睛引來鹹味。吸了口氣,「我們去吃豬肝腸吧。」他說。

「大觀圓」豬肝腸位於基隆市仁愛市場一樓,烹煮器具佔據店面三分之一,這是一間小巧的店家,面前是川流不斷的人潮,濕漉的地板、門口不銹鋼架前,擠出了四、五個位置。坐我身旁的婦人說:「我已經吃二、三十年了。」她總是到市場採買後來此解饞,一晃眼許多年頭就過去了。

豬肝腸的確是基隆特有的美味小吃,這一味,是長期徘徊在北端海洋城市的人才有的口福。一間小店,僅售豬肝腸與鹹湯圓兩物,皆為鹹 食點心。這小吃長相貌似坊間香腸,以腸衣灌入磨碎的豬肝,豬肝成 醬,口感柔滑綿密,略帶清甜,友人力薦沾辣,此舉提升了肝腸的風 華,雖為動物內臟卻未帶腥騷,實屬手路佳餚。

通常一份約幾十元,主人把肥滿的豬肝腸,切成幾塊紮實厚片,置於 小碟子登場,佐以辣椒油點綴。鹹湯圓採糯米製成,麵皮柔軟細嫩, 內餡鮮美,湯頭清爽,不油不柴,亦不黏牙。

這小吃流傳超過 50 個年頭,如今掌櫃的老闆娘是嫁到基隆,才開始 學習傳承這項料理。「這味帶回去味道就不同了,現食最好。」紮起馬 尾,俐落低頭默默快速地下湯圓滾食,就如同一個傳統老店的儀式, 僅專注於烹煮的過程,客人的聲音從耳朵就清晰分辨,點了什麼,她 通常不語,卻能準確地把數量記清。

昔日姑娘,嫁為人婦,傳承了基隆手藝,地方小吃就是用這樣的模式流傳在民間。幾十年過去了,她的臉染上了店鋪顏色,神情已是基隆人,站在這個店面,遙望出去的風塵,那雙眼睛見證了基隆各式的興盛落寞,人潮如同走馬燈一個個路過,駐足與停留。

喝上一匙大骨湯,咬下柔軟白湯圓,豬肝腸的口感與辣椒點綴的韻味,就像市場中恆久不變的人情,越陳越值得懷念,這種滋味,離得越遠,越容易想起。●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