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兩位資深音樂人連連看的即興對話錄
文 駱亭伶、陳怡廷
攝 韓承燁
場地協力 黃小楨&奇哥共同工作空間
近年多擔任製作人,極少在幕前曝光的黃小楨和奇哥,在喜愛臺灣獨立音樂的歌迷心中,有其不可動搖的傳奇位置。本期聊聊天特別邀請到兩位老朋友,談談自身音樂的啟蒙,到書店寄賣第一張作品的回憶,以及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如何暫停與運轉,讓創作與生活得到平衡。
黃小楨(左)
創作歌手、廣播DJ與音樂製作人。以招牌蘑菇頭與一把吉他的清新創作《十五秒練習曲》,廣為人知。雖然只發行過兩張專輯和少數單曲,極少公開演出,但直接動人不造作的音樂風格,始終是獨立音樂圈中廣為流傳的經典作品,人氣地位不墜。專輯作品有《賞味期限》、《黃小楨 2》及《No Budget》限量Demo,並曾擔任歌手黃玠製作人。
奇哥(右)
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曾組過龐克搖滾樂團「三腳貓」,清新民謠樂團「自然捲」,以及和馬念先合作的「三十而立」音樂計劃。目前專任音樂製作人,曾擔任929樂團第一張專輯製作人。除了音樂創作,也是業餘漫畫家,曾親自為EP作品《身心靈不全》製作動畫。
小日子(簡稱問):兩位怎麼認識的?
奇哥(簡稱奇):在我退伍後第一個團「三腳貓」時就認識,但那時也沒什麼聊。
黃小楨(簡稱黃):後來我找你幫我彈Bass,2012年夢想音樂節?
奇:妳找我,我受寵若驚。
黃:我才受寵若驚。從那之後,我們就比較常連絡,真正比較熟是因為幫共同朋友ciacia(何欣穗)一起做小型巡迴,結束之後就組了「走下坡」。
奇:對,「走下坡」長青俱樂部,後來又共同使用一個工作空間。
問:小楨的創作是怎麼被傳出來的?1997年還沒有Youtube。
黃:欸?對吼。我有壓兩百份卡帶,自己拿去臺大誠品和周邊的咖啡館寄賣。
奇:靠口耳相傳。那時誠品書店對獨立音樂創作幫助很大,可以寄賣作品。
黃:還有女巫店也可以寄賣啊,當時好像才剛開幕不久。你們不知道2.31咖啡店吧?我還自己跟老闆談了專輯首賣會,然後逼朋友一定要來。(笑)
問:談談最近喜歡聽的音樂是?
奇:各種類型我都會聽,但後來聽蠻多電子合成器音樂,跟開始做自己的音樂有關。然後日系音樂也聽,很喜歡澁谷系創立者小山田圭吾,他最近又發片。
黃:我還沒聽欸。
奇:蠻好聽的,他這張比較偏旋律,他之前做的好幾張都很實驗。他不是用原音的樂器,而是用合成器電子的聲響去建構再解構,很酷,對我來說是另一種邏輯,非線性的。
黃:你有聽他第一張嗎?第一、二張其實還滿Band。
奇:他早期是玩Band。
黃:對,我那時候超喜歡。我不是跟你說,我買他代言的耳機嗎,被我弄壞了(大笑)
奇:解構了?
黃:解構了!我可能太暴力了。我也是各種音樂都聽,沒有分主流或非主流,音樂對我來說只有喜歡或不喜歡。像最近喜歡R&B,因為自己也想要唱假音吧,哈哈哈。我喜歡節奏要比較好一點,要可以跳舞,一直在變啦。
奇:最近比較會聽的是七〇年代,比較草根的藍調,回到有點Soul,原始、簡單,又很有氣氛的感覺。
問:兩位都會參加九月份「風和日麗連連看」音樂祭,這次主題「Pause&Play」,意思是暫停一下,沉澱之後再回來。可以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嗎?
黃:我都是順其自然,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會自己慢下來或暫停一下。其實每天有一個跟自己獨處的時間,那就是暫停,重新把氣場找回來。有時在外面太久,或是跟太多人接觸,需要重新整理。每天都需要一點點那樣的時間,不自覺會變成習慣。對我來說是就是去慢跑或騎腳踏車。朋友說,慢跑要揪我,我說好,但我其實不會(笑),因為那是我自己的時間。如果你在我旁邊,注意力會分散,沒辦法跟自己講話。所以不好意思各位朋友們,揪你只是客氣話,打乒乓就一定會揪!
奇:我沒有刻意設定某個時間要暫停或閉關,做音樂是我的本行,但對某個東西有興趣就會去學,在某個時期去做件不一樣的事情,沒有目的性的。比如說學木工,不一定要變得很厲害或怎麼樣,但是會很努力地去學。
黃:有一個時期很怪,我們分別去學木工。
奇:後來覺得木工真的很不好弄,但沒關係, 只是享受那個當下。比如說我在挖一個凹槽的 時候,非常專注,只要差一咪咪卡榫就接不起 來,對我來說是有點禪定的感覺,因為會忘卻 周遭的事物,很療癒,即使最後做出來東西醜 醜的,也沒關係。
黃:完全了解。
奇:我有陣子也喜歡騎腳踏車,即使沒跟車 隊,我一個人去騎,也會設定要騎上陽明山。 但不會騎快,到山上也不會特別想拍照,就是 享受沿路的過程。
問:除了創作也擔任製作人,請分享跟不同個性風格的歌手合作,遇到的挑戰和趣事。
黃:他比較有經驗。
奇:音樂是一個必須執行的任務,我覺得製作 人不只是關注音樂,很多時候是照顧歌手的心理層面,還有人際關係。角色有點像保姆,父 親,或是 Best Friend,要去扮演一個讓對方可以信賴的人,不同於做自己的音樂,我反而會比較偏向把自我拋掉。如果今天遇到很強悍的人,那我是不是要比他更強悍?或者要比較柔軟,調和一下。如果遇到很依賴你的人,那不是要做得更多?這些都是要去考慮的,跟單純面對音樂不一樣。
黃:有各個層面的交流。
奇:音樂還是因為人才能有最好的呈現,否則 只是機器和音符的變化。要了解人抓出特質, 抓住後,還要把自己融進去,這比較難。可 能我們都是直接面對創作者,做音樂的過程不 會有很多人加進來,比如老闆、行銷企劃的意 見,工作方式也會不一樣。
黃:我完全同意他說的,我們有時候也會討論,課題其實還滿多方面的。它不單只是關於音樂,就是要不停地溝通。
問:兩位怎麼跨到製作人這端的?
奇:也沒有刻意轉,就是有人問,可不可以來幫忙?我也覺得是好玩的事情。因為我們一開始都是做自己的東西,做些不一樣的事蠻好的。也要喜歡這個人,如果對創作者沒有感覺,會很卡。
黃:對啊,真的就是為了好玩!
問:有沒有比較難忘的或有趣的經驗?
奇:還好,每個人都有他的有趣跟不有趣。對象是樂團或個人,都有各自好玩的地方。
黃:其實所有的有趣跟不有趣,到後來都變成有趣。
問:有沒有陪最久的?
奇:陪酒?喔,是「久」,我以為是 drink。最長可能一年吧。最短有時候就兩三個月。單歌就比較快。
黃:「陪醉酒」,要陪歌手醉酒?(大笑)嗯, 應該有吧!「久」是 Time、Time、Time,懂, 其實過程就是自然,除非公司有特別趕著說下個月要幹嘛,就會很拼。
奇:不好意思,我們血液裡面都已經是……
黃:我最近戒酒欸。
奇:我最近是喝了才睡得著。
問:創作時有沒有一些個人習癖?
黃:我沒有欸,當然晚上靈感會好一點,但最近要早點睡。唐綺陽老師說,巨蟹座要開始養生了,每天三點才睡是蠻糟的。
奇:我喜歡在速食店寫歌,很多歌都幾乎都在麥當勞寫的。
黃:噢,真的假的?那我想到了,一定要開電視,要有個聲響。
奇:就是這個感覺!我喜歡外面熙熙攘攘,但一個人戴著耳機,在人群當中獨處的感覺。叫我規規矩矩在書桌前,反而想做別的事情;可是在很吵、人多的地方,放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始寫東西,不知道算不算是怪癖。
黃:那我是習慣轉到新聞臺,新聞臺最棒了, 一直重複播一樣的東西。
奇:我不行,聽了會生氣。
黃:有時候想不出歌詞,我就直接把主播的臺詞寫到我的歌裡面。
問:為什麼一定要在麥當勞?
奇:比較多家吧!現在也蠻常去 IKEA,吹冷氣,飲料可以一直續杯。有一次我在麥當勞畫 一個東西,可是我太囂張了,打草稿整個散開來,一桌子都是原稿,畫到旁邊的人圍觀,還渾然不知。突然有人說,可不可以給我看?我才嚇到,馬上蓋起來,很害羞。
黃:搞不好你已經變成一個打卡的景點,有自己的 Hashtag(#)了。很棒啊!
問:下半年有什麼計畫?預告一下。
黃:下半年就去音樂節連連看囉,看可以連到哪裡去。我們是分開各自演出。
奇:黏黏看,九月,會很黏喔。 黃:那你會發單曲嗎? 奇:不會。最近就這樣,蠻好的。你發啦! 黃:給你編啊!
奇:怕你不喜歡。 黃:不會!怎麼可能?一定喜歡啊!只是會跟你說,這個蠻喜歡,可不可以改?(大笑)●
問:哪一部跟音樂人有關的電影很有共鳴?想知 道音樂人自己會怎麼看。
黃:我沒有欸,我都喜歡動作片(笑)。前一陣子 動作科幻的《異星入境》很喜歡,好像是一個華裔 作家姜峯楠的小說改編的。你也喜歡科幻吧?
奇:我超愛怪力亂神。喜歡最近的一齣日劇《四重 奏》」。四個大、中、小提琴業餘愛好男女,組成 了弦樂四重奏,副標是「 世代。無論戀愛還是人 生,都無法盡如人意……」它是把音樂放在生活 裏,去講人的關係。
大部分音樂電影都在講一個夢想成功或失敗的過 程,尤其拍成音樂傳記電影,一定是有了一個位 子。可是現實中,很多人是沒有的,我反而很喜 歡它去談那個沒有位子的感覺。裡面有一句話很 重要:「明明知道不會成功,注定是個 Loser,但 是你為什麼要來(練團)?」因為他們就是喜歡, 我覺得這樣很真實,因為大部分人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