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花生】選擇色系跟空間一致的畫作 表達我們開店的想法

口述=Barbie(鹹花生店長)
從小學古典樂、拉大提琴,台大城鄉所畢業後不做建築也不當老師,只想開間咖啡館和展場,用藝術、音樂和手作料理帶給城市新的文化衝擊。

撰文=曾虹琳
攝影=邱婉茹(Bonnie)

螢幕快照 2016-08-16 下午5.20.05

2006年我和我的夥伴在台北市南區開了鹹花生這間店(我更希望是個展廠),開店的想法可以從我們的Logo鹿頭人講起,我和夥伴一直都在創作,我玩樂團做配樂,他是廚師和畫家,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被視為怪咖,長大後我覺得這樣很可惜,現在的社會因為充斥許多不了解而產生對立,於是我們想要開一間咖啡館,讓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可以隨時走進來,跟我們這些奇怪的鹿頭人有些交流。

開設獨立展覽空間,就是單純想提供創作者一個比美術館申請門檻低的地方,讓他們可以在此和大眾對話。我們提供空間作為平台,讓藝術、音樂、食物和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在這裡交流,在此激盪各式各樣的靈感。

整體空間區分為前面的咖啡館和後方的展場,我們認為這是一座Factory、而非Gallery,廚房有我們親手做成的食物,作品可以看見作者最內心的東西,希望一切能呈現貼近手作生產的真實感受。

沙發前這幅畫是開店後不久、一群北藝大學生申請展覽的其中一幅作品,我當時看到這幅畫就很喜歡,這幅畫並非一般認為美麗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在某種層面上就像是鹿頭人,再加上色系感覺跟空間很一致,於是當下決定把它買下,沒想到過沒不久這位作者許尹齡就被簽約了,所以這算是她成名前的作品。至今我還是搞不清楚作品的名稱,但開店四年多來,它一直是最能代表這間店的一幅畫。

鹹花生正中央的牆面掛著尚未成名前的台灣新生代畫家許尹齡的畫作,它的灰色調用色和人物線條深深打動了店老闆。
鹹花生正中央的牆面掛著尚未成名前的台灣新生代畫家許尹齡的畫作,它的灰色調用色和人物線條深深打動了店老闆。

廁所前面貼了一張村上春樹的剪報,這是朋友從加拿大看到報導寄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從大學開始就很喜歡村上春樹,欣賞他可以悠遊自在地處在孤獨之中並且享受創作,我覺得他找到了和主流社會相處的方式。

店內的開窗位置是一開始就設定的,由於不想要咖啡館是完全封閉,就算看出去是一面水泥牆,我們也希望能創造出一面風景,當時有一位來自台中的英國籍藝術家ScallArt來這裡展覽,我邀請他認領這面牆,於是他在窗外創作了這件「張曼玉」噴畫。我想要讓創作跟藝術更親近人存在於生活中,而非侷限在美術館、博物館的空間盒子裡,讓更多人在自然無形中打開感官,領略各式各樣新的刺激,希望能帶給這座城市一些些更活絡的文化能量。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