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23     Daily Life in Nippon


鬧中取靜的住宅區
是我的散步路線


┃ 東京淺草線田原町


天空滿布電線下的晴空塔,是淺草這一帶的印象標記。


愛莉西亞   行銷工作者。受父親在日本工作影響,從小在家以日文溝通、採日式作息。成年後經常往返日本工作,東京猶如第二故鄉。經營「日本。私旅行」部落格。




淺草一帶向來是觀光客對東京下町的第一印象,從雷門往西來到「田原町」站,觀光人潮所剩無幾,傳統低矮樓房群、日式木造屋,悠閒感的街道上,小學、小公園及和善的人穿插其中,那真實的風情曾是我的日常生活,即便今日,依舊是最自在的「散策」(日文「散步」之意)路線。

東京租房價格昂貴,夾在上野、淺草間的「稻荷町」、「田原町」這一帶,有許多分租公寓,價格便宜加上環境單純,吸引許多異地來東京打拚的年輕人在此租屋,除了彼此共同租屋有照應,也有更多與當地人交流的機會。當觀光人潮散去,我喜歡這樣鬧中取靜的生活空間,左鄰右舍談不上熱情,但謙和友善也尊重彼此隱私的個性,讓外國人如我生活在此完全沒有壓力。

不過正因這一帶樓層普遍不高,開始居住時最不習慣的莫過於抬頭一望,竟是滿天交錯盤雜的電線,晴空塔完工後,更是搶鏡頭般擋在筆直的高塔成前景,但漸漸習慣後,也自然而然將它納進生活元素,成了日常風景。


西淺草的東本願寺前,還能見到兩層式舊房。

鄰近晴空塔,住在這一帶最有趣的莫過於在街區巷弄尋找各式晴空塔的身影。想眺望大景的,「淺草文化觀光中心」、東武淺草站商場「EKIMISE」頂樓都提供免費展望台。往西淺草方向,鑽進巷弄、一個轉角,總不期而遇竄出全身或半截的晴空塔,讓人打從心底小小興奮了一下,偶爾還能找到在兩棟樓夾縫中的晴空塔,煞是有趣。

相較於過往住在郊區,這一帶享有鄰近觀光區的便捷,也能安靜而單純地生活,即便房舍空間很小,但步行十多分鐘即可來到的隅田川公園,可是四季都有風景的後花園。最舒服的莫過於晨間在櫻木綠蔭下健走或慢跑,習慣的動線是一路自櫻橋、言問橋來到藏前橋,百看不膩的川上形色橋樑橫跨其間,舟船行經,還有迎面而來的路人,都成了穿插的流動風景,少了都會疏離感;偶爾停下腳步看著岸邊作畫或拍照的人們時,他們總還以熱情,開心地分享半成品或聊起晴空塔的點滴。


櫻花時節觀光客未至,清早前來最是自在。

旅行跟生活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用餐這事。旅行時總喜歡挑選各式特色店家嘗鮮,但生活在此,大多都自己下廚作菜,偶爾買些熟食當配菜。每家超市各自有折扣日,熟食則是每晚六、七點後一路下殺到打烊前。近暮時刻,淺草店家紛紛打烊歇業,在超市補貨完,我最喜歡沿著「傳法院通」返家,這條以江戶風情為規劃的小路,白天熱鬧,但只有拉下門板時才能一睹江戶浮世繪風情,加上隱身在屋瓦、窗櫺的江戶義賊「鼠小僧次郎吉」、歌舞伎盜賊「白波五人男」……宛如時光倒流。

週間超安靜的住宅區,難得的人潮都集中在合羽橋道具街區上。「道具」意指生活用具,全長約 800 公尺的道具街源自於明治末期的舊貨交易市場,二戰後才漸漸轉成餐飲器具、食物樣品模型的批發街區,所以來訪多是餐飲烘培的專業人士,為的是尋求這些「業務用」規格鍋碗瓢盆或專門訂製的職人級刀刃廚具。不過行家挑貨、庶民尋寶,近來商圈轉型後,也吸引許多雜貨愛好者前來挖寶。


合羽橋道具街的零星杯盤常低價促銷。

偶爾想轉換生活空間,我就喜歡在這一帶尋覓隱身版的風格小店,那會讓我有種窩居的自在感。離家不到五分鐘,由舊公寓一樓打造的「itonowa café」便是其一。營業時間僅中午到下午茶時段的小店,鄰近道具街,隔著小巷也隔絕人潮,白色小屋的方正格局,連同廚房以落地大玻璃連結街區風情,想找招牌及入口處還得繞到側邊。

店主人「澀谷有美」小姐曾出版玄米飯健康便當的食譜書,受到許多家庭主婦及女性的喜愛,她細膩打造的咖啡館裡便是心中理想的東京生活提案,有以健康美味為前提的料理,用以盛裝的杯盤器皿則是自有品牌「itonowa」,充滿溫度的空間,成了我的祕密基地,店內人總是不多不少,卻多於街上行走的人,與朋友相約或獨自用餐都很自在。


咖啡廳入口位於側邊。

隅田川櫻橋往北的今戶神社因供奉福祿壽神,成了淺草居民「七福神巡禮」的參拜地之一,安靜的小神社也是步行之內最有特色的,我常沿著這區域漫無目的散步,偶爾覺得迷路時,抬起頭看看晴空塔,有如城市明燈,讓我漸漸明白晴空塔之於這一帶的守護意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