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進入藏族神山
尋找野生中藥材


一趟高原之旅 行走近 8500 公里的旅程


騎著馬走過草原,進入深山找尋野生中藥材。


生活中一直以來都無法停止旅遊,安藤忠雄說:「旅遊創造了建築師。」 在學生時代不斷自助旅行,而到了出社會後,自助旅行似乎變的更困難了。工作五年多,雖然有著無數次的短暫旅程,爬山、衝浪、路跑、單車,這些帶著運動的旅行,但對於我來說那還是不夠。

2012 年底,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築夢計畫開始報名的時候,夜晚與堂哥兩人騎著單車,計畫著自助旅行的可能,因為就是想旅行。我將思考已久的客家中藥博物館夢想提出來討論,前往中國尋覓中藥材的故鄉、中藥博物館的展示、中藥產業鏈、有名的中醫廟宇、中藥文創商品等,未來將這些訊息有機會在台灣展示所謂的「客家中醫藥文化」給眾人分享。所幸這一切的計畫幸運地通過了客家委員會的重重關卡,並在 2013 年 5 月辭去了工作四年多的公務人員生涯,繼續自己忍住已久的放蕩生活。

2013 年六月我背著許久不見的重裝,由重慶的麻辣鍋訓練鐵胃,開啟了三個月的中國自助旅行。沒想到抵達重慶後的第二天就與青年旅舍的驢友們一同體驗重慶麻辣鍋的威力,在其中一位驢友「後來」 的介紹之下才發現,所吃的麻辣鍋竟然是知名「不老鍋」,也就是鍋底的油是不斷使用。聽完之後,火鍋其實已經吃完了一大半。也讓我幾乎在重慶的這一週不斷地拉肚子,不過也成功造就了之後在中國的這段期間,胃變得超級強壯,可以肆無忌憚地吃在地美食。

這段旅程可以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也或許說計畫 一直是無法完美的。由於屬於境外人士的台灣人,不能單獨進入西藏,也因此聽從驢友的建議,由成都向北走,前往甘肅的方向,搭了十二小時的長途巴士到了海拔三千八百公尺的四川省松潘縣,這裡就是著名中藥材「川貝」的故鄉。在藏族、回族及少數漢族的小縣城裡,到處都在販賣川貝與冬蟲夏草,而六月天的季節正是採收這兩種野生藥材的時候,家家戶戶的人都到草原上、或是深山裡搭起帳棚,長時間地在野外採集。

我也大膽地尋找著可以帶著我進去一起採集的朋友,於是在交涉之下認識了一個馬隊的漢人。在三天的旅途中,我們騎著馬進入了大草原,最後到海拔四千兩百公尺的深山裡頭紮營,在零度的氣溫下,撿柴烤著火,交流著彼此的生活。 不時會有犛牛在附近監視著我們、野兔在旁 偷聽我們說話。於是就在這個夜晚,我們躺在滿地犛牛屎的草原上,隔天一早繼續騎著馬進入山裡,所幸的是這時候還沒有下雪,馬隊的朋友先帶著我一起向藏族神山的祭台祈福,祈求能夠順利地找到野生冬蟲夏草及川貝,也順便祈禱這段旅程能夠平安。就在祈福過後,我們馬上找到只有一片葉子的野生川貝,我小心翼翼地挖起了這脆弱的小傢伙,寒冷之中,手已經快要凍僵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向土裡挖掘,當白色的像小珍珠的川貝挖起之後,增加了不少自信心。

而過了大半天之後,還是不見冬蟲夏草的蹤影,馬隊朋友說,一天能夠找到五隻就相當厲害了,何況你是新手。於是我們走進懸崖趴下來慢慢地尋覓,最後終於找到這只有一小根棒棒露出土的冬蟲夏草。當挖起之後才真正能夠體會到冬蟲夏草傳說中「蟲」的感覺。由於冬蟲夏草冬天是蟲、夏天變成草,而牠的蟲就是所謂「蝠蛾」的幼蟲,到了三月死亡後與菌構成了所謂的複合體,最後冒出土裡才可以開始採集。以前只覺得外觀看起來像蠶寶寶,而真正挖起時觸摸才發現,真的跟蠶寶寶一樣軟綿綿的⋯⋯

就這樣,當兩個願望都實現,再次地感謝藏族神山的眾佛後,也或許是感受到佛的庇佑,因此學著馬隊朋友一起單手駕馭著馬,奔馳在深山的草原上,穿越犛牛的群隊中、與其他的野馬相互較勁地返回了村落裡一位藏族朋友家,喝著犛牛奶製作成的酥油茶、 吃著烤土豆,完全享受著高原上的生活。▍





文、攝 黃志杰



黃志杰 做過不少工作,景觀設計師、客家電台外景主持、大瓦工作室負責人等。家族在桃園平鎮經營中藥鋪子,目前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籌備成立客家中藥博物館。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