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天灝】追求夢想的時候你會忘記自己幾歲

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採訪・撰文=徐紫柔
圖片提供=牽猴子整合行銷

華天灝
1981年生於台北,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2002年起,著手從事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等各種類型的影像製作,創作類型可以無限,但最關注的,還是片中人物真實流露的瞬間。

 

《不老騎士》劇照
《不老騎士》劇照

問:如何決定拍攝《不老騎士》這部紀錄片?

華天灝以下簡稱華這是一個基金會辦的活動,想要證明老人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能做,用騎車環島去證明老人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剛開始他們只是找人做影像紀錄十五分鐘,我們拍了之後,覺得更有趣的是爺爺的故事,比如說清桐伯帶著去世老婆的遺照去環島,有的爺爺以前還被俘虜過,我覺得他們那個大時代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所以我們就開始想不只是一個側拍,而把它做成一部記錄片,試著讓爺爺的故事更深入一點,每個發生的小事件都可以拉到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價值觀。他們來自不一樣的地方,剛好有這個機會,大家湊在一起,這個旅程把爺爺五十年、八十年的故事集,帶領觀眾進入到他們的生命旅程。

問:藉由紀錄老人們夢想的這部片,你是否有什麼要跟觀眾說?

華:裡面的團長講過一句話:「追求夢想的時候,你會忘記自己幾歲」,我覺得不管是幾歲,有目標你會活的比較閃耀。我們這一代是知道享受的一代,甚至是只會享受的一代,但是我們的上一代不是,我們上上一代也不是,我們的上上一代是想辦法去生存下來就好了,那我們的上一代,很努力的工作賺錢,存錢侍奉父母,養小孩,典型在為別人忙,他們不會享受,沒有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這樣這樣的狀態到老了之後,他不用再為別人忙,他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東西是什麼,但我覺得他需要去幫自己定目標,每個人不管什麼年紀,都要有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會過得很開心。

問:拍攝紀錄片過程中,你有沒有看到主角在環島旅程中有什麼明顯變化?

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互動我覺得很有趣,他們在基隆廟口逛夜市,他們打成一片,剛好不會講國語的和不會講台語的爺爺一起去吃飯,不會講台語的爺爺用台語問你幾歲,然後不會講國語的試著用國語講我七十五歲,他們試著用對方的語言聊天,那個打成一片是很有趣的。

爺爺們在過程中一直有個使命感,他們也珍惜這個機會能跟夥伴們一起完成,問爺爺們這是一個旅程還是挑戰,大部分的爺爺都回:「是挑戰」,原因是他們需要互相幫忙,老人其實是勉強不來的,很多爺爺在環島的途中還生病或是出了意外,但還是堅持和同伴走到最後。最有趣的是,一個爺爺是國軍,另一個爺爺是日軍,他們說六十年前我遇到他,我會拿槍打他,然後六十年後我們一起騎車環島旅遊。

如果拍攝是在吃飯時間,爺爺都會叫我不要拍了,坐下來吃飯,他們都說沒有事情比吃飯更重要,我一坐下來每一個爺爺就幫我菜,當他們跟你更熟了之後,見到你就是要拿東西給你吃,就像拿給孫子吃一樣,這個改變就是大家像是一家人的氣氛慢慢出來。

問:拍攝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華:片子裡所有的爺爺都帶手機,但每一個爺爺晚上都排隊公用電話打電話,手機按一個鈕就接了,讓他們報平安的。他們成長背景是沒有手機的,他們人跟人的互動是這樣,我跟你的距離,就是我們之間距離,我們中間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所以他們要跟你表達好意和關心是很直接的,直接幫你挾菜,跟你握手或擁抱,非常自然的。

這是在生活中很容易忘記的事,對人家好的本能很容易就消失, 我們一直在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中度的微笑,安全的禮貌,但是爺爺們沒有這個框架,他跟人的互動就是直來直往,不用網路跟你寫信或問好,他們就是直接幫你挾菜,這是一個提醒,互動回到人跟人之間非常基本的一個狀態,他告訴我們生活應該要這樣過,很簡單,但很有哲理。

問:關於環島或是實現夢想,你是怎麼去看待這件事?

華:青不青春是姿態的問題,不是年紀的問題,你要有那樣的熱情,儘管老了還是可以很熱血,你要有自己的目標然後去完成它,你才能有一個比較豐沛的人生。我覺得環島對我印象還是每個地方住著可愛的人,你會遇到可愛的民宿小吃店的老闆,大家會幫你加油,爺爺在這一個環島的過程,對於自己這幾十年的回想在互動,這不是開始也不算結束,它就只是生命中的其中一段,路還是往前走就對了。▍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