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連奕琦
採訪撰文=周行
攝影=江凱維

去年秋天我自己的公司和朋友的電影製作公司一起搬到民生社區,這裡的空間環境對製作公司而言是很好的選擇,適合取景,容易拍到好看的畫面,更實際的是巷子夠寬,在公司門口臨時停車搬運器材很方便。而且社區居民很守規矩,難得出現違規亂停佔用車位的情形,巷弄交通很有秩序。
公司地點位在三民路和民權東路交叉口附近的巷子轉角,之前是間裝潢得像咖啡館的早餐店,戶外陽台就是之前店家留下的,大部份的裝潢我們都保留下來。這個空間目前有兩家公司,我自己和朋友的公司都是拍電影,都是工作室形態的公司,人數不多,一起分租比較划算。
住在這邊的居民似乎都是從小住到大,他們會主動關心我們這種新面孔,才剛搬進來就有人探頭來問來關心。他們在乎是怎麼樣性質的店來到社區,如果後巷有人亂倒垃圾,馬上有人出來解決這件事情。前幾天我來公司,有個阿伯臨時把車停在門口,看到我們花台的花沒弄好,就很熱心告訴我應該怎麼照顧,還說以前那間早餐店很好吃,他每週都會來吃……。
這裡老店家多,咖啡店也多,但發展出來的氣氛和個性,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以前我對咖啡店的印象就是文青去的,但開在民生社區的咖啡店很有家庭氣氛,你常看到爸媽帶小孩一起出現,大人喝咖啡、小孩寫作業。
例如有些店甚至有專門給小孩的遊樂區,對家長很貼心。還有的咖啡店本來不賣吃的,後來居民要求,他們就做輕食,但有人說輕食吃不飽,他們也從善如流,慢慢就轉型成生活咖啡店了。這種跟鄰里關係緊密的、有家庭感的咖啡店,算是民生社區的一種特產。
去年下半當公司確定要搬到民生社區,正好我和太太要搬家,原本我們希望住得離山或水近一點,因此從沒考慮過住在民生社區,因為這裡沒有捷運交通不方便,而且租金不便宜。後來考慮挑個離工作地方近一點的地方住,也遇到適合的房子要出租,就搬過來了。
成為民生社區的新住民之後,我的生活形態有了變化,變得喜歡散步,喜歡閒晃,我開始願意等公車、坐公車。和太太在家開伙、共進晚餐的機率也變高了。雖然這裡開銷比台北其他地方貴,但只要天氣好,一走出門就是陽光、綠樹、公園和適合散步的街道。換個角度想,從前一年出國旅行一兩次,現在平均分散到每一天,換成每一天的爽,很值得,我很甘願。▍